[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7983.0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邱成林;邓联琼;陈林;张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9B1/00;A61L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636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处理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垃圾资源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分拣:工作人员将餐厨垃圾通过垃圾车进行收集并输送到垃圾处理厂中,随后收集到的垃圾进行人工分拣和机械分拣,分拣时将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离,分离后将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步骤二:初步消毒烘干,将可回收垃圾注入到消毒罐中,将消毒液加热并雾化正蒸汽注入到消毒罐中对垃圾进行初步消毒,消毒8‑10分钟后将垃圾换到烘干器内进行烘干,减少垃圾内的水分;本发明,通过设置挤压脱水机,可将垃圾内的油水进行挤压分离,避免油水夹杂在垃圾内对后期的资源利用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餐厨垃圾产生量超过6000万吨,餐厨垃圾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含水率高、易腐烂、容易产生臭气和污水等,如果不能及时处置,将对周围的环境卫生造成严重影响。
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公开号:CN110157747B,公开日:20200925,尽管通过餐厨垃圾发酵成肥料的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由于餐厨垃圾内细菌较多,如果不通过多次对餐厨垃圾进行消毒灭菌,最后会直接导致细菌夹杂在肥料中,而且餐厨垃圾内油水非常的多,普通的烘干和发酵是无法将油水彻底清除,依然会对后期肥料的质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具有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分拣:工作人员将餐厨垃圾通过垃圾车进行收集并输送到垃圾处理厂中,随后收集到的垃圾进行人工分拣和机械分拣,分拣时将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离,分离后将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步骤二:初步消毒烘干,将可回收垃圾注入到消毒罐中,将消毒液加热并雾化正蒸汽注入到消毒罐中对垃圾进行初步消毒,消毒8-10分钟后将垃圾换到烘干器内进行烘干,减少垃圾内的水分;
步骤三:粉碎脱水:将可回收垃圾放入粉碎器中,粉碎器工作将垃圾进行粉碎,粉碎后让垃圾进入到挤压脱水机中,挤压脱水机将破碎后的餐厨垃圾中大部分液体分离;
步骤四:发酵灭菌:将垃圾注入到搅拌器中,同时将石灰粉一同注入,随后打开搅拌器将石灰粉与垃圾进行混合,从而将垃圾进行初步除臭,将除臭后的垃圾注入到发酵罐中并投放发酵菌,随后微生物迅速增殖,堆体温度迅速升高,发酵罐内部匀翻装置对物料进行匀翻,发酵的同时垃圾内有机物被分解,水分减少,病原菌被杀灭,餐厨垃圾发酵处理后成粉末状,可作为有机肥原料制成有机肥。
优选的,所述发酵菌采用的是多种高效枯草芽孢杆菌、油脂分解菌、放线菌酵母菌及相关酶复配而成。
优选的,所述所述挤压脱水机分离出的液体输入到油水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处理。
优选的,石灰粉按照每吨垃圾0.6-1.2公斤的比例进行掺加。
优选的,所述消毒液蒸汽的温度为200-250度,所述消毒液蒸汽的压力控制在12-16kg。
优选的,所述在发酵过程中,将产生的少量臭气进行收集,并通过水洗和生物除臭对废气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
优选的,所述发酵罐内的温度保持在25-55度。
优选的,所述发酵菌按照每立方米垃圾0.1公斤发酵菌的比例进行投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挤压脱水机,可将垃圾内的油水进行挤压分离,避免油水夹杂在垃圾内对后期的资源利用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7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