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7474.8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6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宋业栋;杜文莉;张海瑞;钟伟民;张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G06F17/18;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王志红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系统 漏气 情况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车辆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中的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包括:S1、采集第一监控变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第一训练数据集的均值得出第二训练数据集;S2、根据第二训练数据集,获取高斯过程回归模型;S3、根据模型的预测精度值位于正常范围内,采集第二监控变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第一预测数据集的均值,得出第二预测数据集;S5、根据第二预测数据集和模型得出预测氮化物估计含量;S5、获取实际氮化物测量含量;S6、计算得出最终氮化物估计含量;S7、根据实际氮化物测量含量和最终氮化物估计含量计算残差均值程度,判断后处理系统前是否出现漏气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的空气系统包括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进气系统包含压气机、中冷器、进气管以及相应的管路;排气系统包含排气管、涡轮机(放气阀)及相应的管路。空气系统中的增压器是为了发动机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中冷器用于冷却进气温度。
柴油机的后处理系统是为了进一步处理排气系统排出的尾气,使得尾气释放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排气系统的废气由后处理系统处理以产生合格的废气并排放到外部。
随着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对废气处理系统的要求也增加了。如果空气系统发生故障,将对废气处理产生重大影响。在该空气系统中,高温高压气体带来的热负荷会导致排气管变形,造成排气管漏气,排气管使用过程中冷热环境交变也会导致热应力集中,造成排气管断裂的现象。由于高温环境,垫片会与排气管或者缸盖粘连在一起,并且排气中含有酸性气体,温度过低时产生的冷凝水会生成酸性物,导致管路腐蚀。上述故障会使得空气系统失效。
为了保证后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了解排气管变形和破裂的故障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难以进行准确预测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包括:
S1、采集空气系统正常工况下的第一监控变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训练数据集,根据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和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的均值,得出第二训练数据集;
S2、根据所述第二训练数据集,获取稀疏的非平稳三角高斯过程回归模型;
S3、根据所述稀疏的非平稳三角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处于正常范围内,采集空气系统正常工况下的第二监控变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预测数据集,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数据集和所述第一预测数据集的均值,得出第二预测数据集;
S4、根据所述第二预测数据集并通过所述稀疏的非平稳三角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得出后处理系统前的预测氮化物估计含量;
S5、获取实际氮化物测量含量;
S6、根据所述预测氮化物估计含量和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的均值,得出最终氮化物估计含量;
S7、根据所述实际氮化物测量含量和所述最终氮化物估计含量计算残差均值,根据所述残差均值处于标定范围外,判断后处理系统前出现漏气情况。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利用监控变量数据预处理后的第二训练数据集进行稀疏的非平稳三角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构建,然后再通过第二预测数据集和模型得出最终氮化物估计含量,再通过与实际氮化物测量含量的匹配程度,进而判断后处理系统前是否发生了管道破损造成的漏气故障,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空气系统中的漏气故障,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测试方式简单、快速、实用,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后处理系统前的漏气情况的预测方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7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