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15膦盐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45210.9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罗朝辉;吕英东;潘晓艺;冯兴磊;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9/54 | 分类号: | C07F9/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15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C15膦盐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乙烯基紫罗兰醇与酸反应,生成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与有机磷进行反应,得到所述C15膦盐;以所述乙烯基紫罗兰醇的质量为100%计,反应过程中所述中间体的质量<1%。通过对反应过程中体系内中间体的含量进行控制,提高了单位反应速率,并减少副产,降低杂质含量,提高原料利用率。所述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目标产物的单位收率高,无需复杂的后处理和提纯过程,脱溶即可得到高纯度、高收率的C15膦盐,产品在储存过程的变质速率低,品质高,能作为合成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的原料直接使用,无需任何前处理操作即可满足下游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15膦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A醋酸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食品补充剂、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重要物质。维生素A醋酸酯的合成基本采用以Wittig反应为特征的C15+C5路线,即以β-紫罗兰酮为原料,经乙炔化、氢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再与五碳醛在强碱作用下反应,生成维生素A醋酸酯。Wittig反应一般具有良好的收率,其中关键的合成在于原料中间体C15膦盐的获取,低纯度的膦盐中间体必然会造成后续Wittig反应中产品杂质含量升高、原子利用率低、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因此,提高C15膦盐的品质对于维生素A醋酸酯的高质量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CN1894208A公开了一种生成维生素A乙酸酯的方法,该方法中通过乙烯基紫罗兰醇与三苯基膦在硫酸存在下反应而得到Wittig试剂前驱体(β-亚紫罗兰基乙基三苯基膦盐),具体方法为:将三苯基膦与溶剂混合后,向其中加入硫酸,然后加入β-乙烯基紫罗兰醇,温度为45~55℃,反应通常在约2~20h后完成。上述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温度难以控制,生成了大量异构体杂质,产物难以结晶分离且夹带着较多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杂质,纯度很低;以该中间体作为Wittig反应的原料得到的维生素A乙酸酯中含有较多的焦油,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CN109970793A公开了一种合成碳十五三苯基膦盐的工艺方法,具体如下:经过酸催化下的环化、与次卤酸加成、在碱催化下发生卤化氢的消除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加入到二氯甲烷中,再加入三苯基膦和浓硫酸,搅拌8h,气相跟踪反应,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得到碳十五三苯基膦盐;该方法的工艺条件较为温和,避免了高温高压的反应,但产物中含有较多的异构体杂质,收率低。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β-紫罗兰酮炔化加氢合成维生素A醋酸酯的工艺路线,其中,β-紫罗兰酮经炔化反应生成乙炔基-β-紫罗兰醇,之后催化半加氢得到C15醇;C15醇与氢卤酸反应得到C15卤代物后,再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C15膦盐。但是,以上C15膦盐的制备工艺普遍具有杂质含量高、原子利用率低、提纯困难的问题,生成的C15膦盐纯度不高,稳定性较低,易变质,难以满足维生素A醋酸酯的生产需求。
因此,提高C15膦盐的纯度和收率,降低产物的变质速率,提高产物稳定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15膦盐的制备方法,通过反应体系中的中间体含量的控制,使C15膦盐制备过程中的单位反应速率快,杂质少,产物纯度高,且存储过程中C15膦盐的变质速率低,品质好,可作为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原料直接使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C15膦盐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乙烯基紫罗兰醇与酸反应,生成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与有机磷进行反应,得到所述C15膦盐;以所述乙烯基紫罗兰醇的质量为100%计,反应过程中所述中间体的质量<1%,例如可以为0.9%、0.8%、0.7%、0.6%、0.5%、0.4%、0.3%、0.2%、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或0.01%等。
所述制备方法的反应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5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