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4363.1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晴彦;若杉康高;山本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B60L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张润华;石红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防止电池充电路径上的继电器的熔接的错误检测的同时抑制充电期间的热生成。充电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电极侧供应路径(101a)和第二电极供应路径(101b),其形成从充电设备(220)到电池(200)的供应路径;电压测量电路(120),其被配置为测量第一与第二电极侧供应路径之间的电压;第一电极侧供应路径上的第一电极侧继电器(130a),其位于比电压测量电路更靠近电池的位置;第二电极侧供应路径上的第二电极侧继电器(130b),其位于比电压测量电路更靠近电池的位置;电阻器(140)与电阻调节继电器(150)的串联电路,其并联连接到电压测量电路;以及控制器(110),其被配置为控制第一、第二电极侧继电器和电阻调节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第一和/或第二电极侧继电器的熔接判定时将电阻调节继电器控制为闭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继电器在电池充电路径上的熔接的充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动车辆和具有发动机和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这样的车辆中,安装在车身上的电池被充电,以利用从电池供应的电能来产生驱动力。通常,通过将许多二次电池串联连接而构成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例如为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和/或镍-金属氢化物可再充电电池,其中电池被配置为输出大于200V的高电压。
为了给电池充电,例如使用安装在车辆外部的充电设备。图4(a)示出了通过利用充电设备220对车辆上的电池200充电的传统配置的框图。
在该附图中,其上具有电池200的车辆包括充电入口210和充电控制装置300,其中,充电入口210被配置为连接到充电设备220。这里,充电设备220包括开关SW1,其中,开关SW1被配置为用于接通和断开经由连接到充电设备220的充电入口210所执行的电力供应。
充电控制装置300包括控制器310、用于测量施加在充电入口210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压的电压测量电路320、通常断开的正极侧继电器330a和负极侧继电器330b,其中,正极侧继电器330a和负极侧继电器330b被配置为将位于充电设备220与电池200之间的供应路径在断开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正极侧继电器330a布置在电压测量电路320的正极侧与电池200的正极侧之间,其中,负极侧继电器330b布置在电压测量电路320的负极侧与电池200的负极侧之间。正极侧继电器330a和负极侧继电器330b可以用作快速充电触点。
当电池200应在车辆连接到充电设备220的状态下充电时,控制器310将正极侧继电器330a和负极侧继电器330b切换到闭合状态,其中,当电池200充电结束时,控制器310使正极侧继电器330a和负极侧继电器330b返回到断开状态。
常规地,已经采用了正极侧继电器330a和负极侧继电器330b的熔接的检测,其中,控制器310包括熔接判定部311。当车辆连接到充电设备220时,例如在充电之前和/或之后执行熔接的检测。
为了检测熔接,仅一个继电器,例如,正极侧继电器330a被控制为闭合,而连接到车辆的充电设备220断开。如果负极侧继电器330b处于未被熔接的正常状态,则电压测量电路320检测不到电压。另一方面,如果负极侧继电器330b被熔接,则其结果是电压测量电路320检测到基于电池200的电压的电压。
因此,如果在正极侧继电器330a被控制为闭合的同时电压测量电路320检测到电压,则熔接判定部311能够判定存在负极侧继电器330b的熔接。类似地,如果在负极侧继电器330b被控制为闭合的同时电压测量电路320检测到电压,则可以判定存在正极侧继电器330a的熔接。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1-015567A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4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