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拌用橡塑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4243.1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2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穆明浩;赵健峰;金萌;王福海;李云飞;王峥;韩立斌;张哲;郑君;杨茂君;陈秀秀;刘占斌;赵景原;郝晓君;梁尚军;邹仕军;董志;李朝旭;李明杰;郑捷元;王进勇;青光焱;赖思静;何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青岛科凯达橡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19/00 | 分类号: | C08L19/00;C08L23/06;C08L53/00;C08L23/12;C08F293/00;C04B26/26;C04B20/10;C04B14/02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王敬花;韩耀朋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拌用橡塑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公路沥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拌用橡塑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温拌用橡塑合金主要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回收塑料颗粒15‑20份,改性沥青胶粉58‑68份,分散剂1‑2份,聚合单体15‑19份,引发剂0.5‑1.0份、催化剂0.3‑0.5份。本发明中温拌用橡塑合金使沥青在拌合过程中更好地在集料上铺展开来,降低了沥青与集料界面的接触角;嵌段高分子聚合物的亲油基链段与橡塑合金或沥青结合,结晶水挥发,形成润滑膜,亲水基吸附在集料表面,润滑膜在温度下降时能够抵消沥青黏度增大的影响,提高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和易性,达到温拌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温拌橡塑合金制备方法新颖,设计巧妙。温拌沥青在工艺生产中间环节少,用料透明可监控,工艺简单易操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沥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拌用橡塑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橡塑合金沥青混合料生产主要以湿法为主。在湿法生产过程中,高温条件可以加速橡塑材料软化,然后与沥青充分作用而成为沥青胶结料的一部分,提高基质沥青的粘度。但由于橡塑合金在沥青中分散困难,温度过高会发生焦化,因此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剪切时间,以防止过度降解,生产工艺复杂、过程繁琐。橡塑合金改性得到的改性沥青由于粘度高,路面铺装时必须提高混拌温度,能耗较高,还会出现大量烟气污染等问题。
温拌工艺能改善现有技术中湿法工艺存在的工艺复杂、耗能高、烟气污染大等缺陷,可以降低热拌沥青的温度。发明专利CN 102010532B中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用橡塑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中加工挤出熔融温度为150-260℃,提高了橡塑合金熔融指数,使其可以进行直投投料。但这种方式由于破坏了胶粉中的部分交联结构,对胶粉的改性性能也造成了部分损失;同时在加工挤出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烟气,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在温拌工艺中获得湿法工艺的改性效果,还具备干法工艺的低污染、易施工的特点是目前沥青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拌用橡塑合金,可以实现在降低20-40℃时进行低温拌合,提高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和易性,实现温拌效果,从而实现了橡塑合金的温拌直投投料。本发明提供了其制备方法,通过相反转的方法制备上述温拌橡塑合金,制备方法新颖,设计巧妙。同时本发明中还提供了应用上述温拌橡塑合金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拌用橡塑合金,主要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回收塑料颗粒15-20份,改性沥青胶粉58-68份,分散剂1-2份,聚合单体15-19份,引发剂0.5-1.0份、催化剂0.3-0.5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回收塑料颗粒为回收的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颗粒中的一种或其任意比例混合物。具体的,颗粒粒径为100-200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改性沥青胶粉为C1或C2硫化橡胶粉,粒径为100-200目,改性胶粉技术指标符合《硫化橡胶粉GB/T19208-2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聚天门冬氨酸钠或BYK公司的分散剂BYK-AT203、BYK-AT204、BYK-9076、BYK-9077、BYK-103、BYK-104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000-1500,水解度95%;聚丙烯酰胺为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粘均分子量为100-300万;聚乙二醇选用聚乙二醇3000-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25000-40000;聚丙烯酸钠分子量为4000-10000;聚天门冬氨酸钠分子量为10000-30000。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聚合单体包括以下原料:所述聚合单体包括以下原料:极性单体、非极性单体以及苯乙烯且质量分数比为40:4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青岛科凯达橡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青岛科凯达橡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4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