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需额外通讯模块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3433.1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钟文兴;任竞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道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90;H02J7/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毛广泽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需 额外 通讯 模块 无线 充电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需额外通讯模块的无线充电方法,包括步骤:S1、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对各自的电路进行控制;S2、对接收端整流桥进行调制;S3、发射端通过检测由接收端整流桥调制引起的信号变化,获取到接收端发送的信号,对发射端的电路进行调控。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进行协同控制而无需使用额外的通讯模块进行无线充电,可实现恒压或者恒流输出并能够找到最佳的充电工作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需额外通讯模块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指通过电磁感应等技术,在充电器和被充电设备之间传输电能,从而为被充电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由于无线充电相对于有线充电来说,具有不易漏电、全自动操作以及无人值守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于各个领域中。
目前,在无线充电技术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将充电器与被充电设备两者进行通讯识别才能够相互匹配,进而进行充电,并且当需要调整充电速度时,都是需要通过专门的通讯模块来发送调节信号,这样会使得充电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额外通讯模块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无线充电中充电器与被充电设备需要繁杂的通讯连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需额外通讯模块的无线充电方法,包括步骤:
S1、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对各自的电路进行控制;
S2、对接收端整流桥进行调制;
S3、发射端通过检测由接收端整流桥调制引起的信号变化,获取到接收端发送的信号,对发射端的电路进行调控。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对发射端的电路进行调控的具体步骤为:
S31、发射端根据接收端发送的信号,调节发射端的线圈电流以找到稳定工作点;
S32、发射端在稳定工作点附近通过逐步改变工作点位置找到最佳工作点。
进一步的,步骤S31包括:
S311、接收端通过PI控制方式调整接收端整流桥的移相角;
S312、判断接收端整流桥的移相角调节是否满足充电要求;
S313、若是,则找到稳定工作点并且获取满足接收端充电要求时的发射端直流侧的阈值电流。
进一步的,当接收端整流桥的移相角最大也无法满足接收端控制要求时,满足接收端控制要求的步骤为:
A1、接收端控制器控制接收端整流桥按预设方式导通;
A2、通过接收端整流桥导通方式的改变控制接收端线圈短路,向发射端发送短路信号,使得发射端直流侧输入电流降低;
A3、发射端控制器检测到发射端直流侧输入电流降低后,发射端控制器根据短路信号逐渐增加发射端中逆变器的移相角,至接收端不再出现短路,并返回步骤S311。
进一步的,步骤S32包括:
S321、接收端实时监测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在未检测到短路信号时,调节接收端整流桥的移相角以满足充电要求;
S322、发射端实时监测直流侧输入电流,并通过发射端控制器控制发射端中逆变器的移相角以获得最佳工作点。
进一步的,步骤S321包括:
S3211、接收端实时监测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
S3212、在未检测到短路信号时,接收端通过PI控制器调整接收端整流桥的移相角以满足充电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道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道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3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合格品动态检测方法
- 下一篇:定位装置以及立柱主筋的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