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2537.0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9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人顺;徐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02 | 分类号: | H04W40/02;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王维;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靠 延迟 通信 本地 分流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该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包括:
配置一核心网络在一第一使用者设备及该核心网络之间建立一数据封包数据单元会话,且该数据封包数据单元会话经由设置于该第一使用者设备及该核心网络之间的一无线电单元、一第一分布单元及一中央单元;
配置该第一使用者设备建立一本地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服务;
配置一近实时无线电接入网智能控制器建立一F1本地分流路由程序,以针对该本地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服务设定一本地分流专用无线电承载;
通过该F1本地分流路由程序以一传输规则配置一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以通过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建立一路由对照表,其中该路由对照表中定义一专用无线电承载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的对应关系,其中该第一位置为该第一使用者设备的一第一隧道端点标识,该第二位置为一第二使用者设备的一第二隧道端点标识或一多接入边缘运算设备的一网际协定地址;以及
配置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依据该路由对照表在该第一使用者设备及该第二使用者设备之间建立一F1本地分流会话,或在该第一使用者设备及该多接入边缘运算设备执行的一虚拟中央单元用户层之间建立该F1本地分流会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该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还包括:
配置一F1网关器执行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其中,该F1网关器通过多个F1-C/U接口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分布单元、该中央单元及该多接入边缘运算设备,以及通过一E2接口连接于该近实时无线电接入网智能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其中该F1网关器还通过该些F1-C/U接口的其中之一连接于一第二分布单元,且响应于该第二使用者设备连接于该第二分布单元,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是通过该第一分布单元及该第二分布单元在该第一使用者设备及该第二使用者设备之间建立该F1本地分流会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该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该F1网关器执行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以建立该F1本地分流会话,配置该F1网关器通过一F1-U接口向该中央单元传送一保持存活信号;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该保持存活信号,配置该中央单元向该核心网络传送该保持存活信号,以使该数据封包数据单元会话保持连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该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还包括:
配置该第一分布单元执行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其中,该第一分布单元通过多个F1-C/U接口分别连接于该中央单元及该多接入边缘运算设备,以及通过一E2接口连接于该近实时无线电接入网智能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该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本地分流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该第一分布单元执行该F1本地分流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以建立该F1本地分流会话,配置该第一分布单元通过一F1-U接口向该中央单元传送一保持存活信号;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该保持存活信号,配置该中央单元向该核心网络传送该保持存活信号,以使该数据封包数据单元会话保持连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25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