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吸冷却式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2528.1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集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16 | 分类号: | F04D17/16;F04D25/06;F04D29/057;F04D29/58;F04D29/28;H02K7/08;H02K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式气浮直驱 离心 鼓风机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吸冷却式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及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进气管道、离心叶轮、排气蜗壳、永磁同步电机主轴、气浮推力盘、气浮径向轴承、电机冷气进口环腔、抽吸管路、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固定结构、永磁同步电机外壳、电机冷气出口环腔和抽吸环腔等,本发明利用鼓风机离心叶轮产生的抽吸力,通过进气管道、抽吸管路、电机冷气出口环腔和抽吸环腔的结构设置,最大限度的增加了通过高速直驱电机转子和定子间的冷空气流速和流量,增加了高速直驱电机转子和定子的冷却效率,该方法在不增加额外冷却离心叶轮的情况下,能有效带走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电机产生的热量,防止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发生电机烧毁的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压缩及粉尘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吸冷却式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每年鼓风机、压缩机、泵等设备的用电量约占当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提高上述设备的能效,将直接降低企业用电支出和碳排放指标。现有300kW以下鼓风机中,气浮直驱鼓风机具有效率高、无油润滑的优点,成为替换广泛应用的传统罗茨风机的不二之选,但气浮直驱鼓风机存在高速直驱电机长时间运行散热不畅的难题。由于气浮直驱鼓风机散热技术尚不成熟,已发生过多起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因高速直驱电机超温烧毁的事故,给用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散热不畅的根本原因是未能利用有限的真空度,在电机关键冷却位置形成最大抽吸压差,这就要求电机冷却结构设计者最大限度降低冷却气体流程上其余位置的阻力,如何布置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的内部结构使得不需要额外增加冷却叶轮的情况下实现冷却风量与最大电机发热量匹配,成为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设计的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吸冷却式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自吸冷却式气浮直驱离心鼓风机,包括进气管道1、离心叶轮2、排气蜗壳3、永磁同步电机主轴4、气浮推力盘5、第一气浮径向轴承6、第二气浮径向轴承7、电机冷气进口环腔8、抽吸管路9、定子铁芯10、定子绕组11、固定结构12、永磁同步电机外壳13、电机冷气出口环腔14和抽吸环腔15,其中,离心叶轮2和气浮推力盘5固定在永磁同步电机主轴4上,永磁同步电机主轴4的径向轴承支撑处分别由第一气浮径向轴承6和第二气浮径向轴承7支撑,进气管道1一端通过离心叶轮2外部管道与排气蜗壳3相连,电机冷气出口环腔14和电机冷气进口环腔8均位于永磁同步电机外壳13内侧,电机冷气出口环腔14和电机冷气进口环腔8分别在定子绕组11的两侧,电机冷气进口环腔8和电机冷气出口环腔14均与永磁同步电机外壳13构成的腔室连通,抽吸管路9的一端与抽吸环腔15入口相连,另一端与电机冷气出口环腔14连通,定子绕组11固定于定子铁芯10上,定子铁芯10通过固定结构12固定在永磁同步电机外壳13上,永磁同步电机主轴4的主轴中心线与定子铁芯10和定子绕组11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的抽吸管路9和抽吸环腔15的过流断面面积从入口到出口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抽吸管路9的出口面积是入口面积的3~5倍,抽吸环腔15的出口面积是入口面积的2~3倍,抽吸环腔15的内表面分别与抽吸管路9的出口表面、进气管道1侧面光滑渐变过渡。
所述的第一气浮径向轴承6和第二气浮径向轴承7为动压空气悬浮轴承,轴承工作转速范围1.6万~12万转每分钟。
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主轴4由主轴支撑段、永磁体和高温合金护套组成,高温合金护套位于永磁体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集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集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2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