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主体结构中侧墙与隧洞的防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1856.X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9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李洋;王利强;龙根望;崔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31/04;E02D29/16;E02D29/045;E02D15/02;E21D11/38;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5500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主体 结构 中侧墙 隧洞 防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主体结构中侧墙与隧洞的防水结构,包括隧洞管体和侧墙体,侧墙体设有对接孔,隧洞管体和侧墙体之间设有后浇混凝土环梁,后浇混凝土环梁具有穿设在对接孔内的内接部和套设在隧洞管体端部外的套接部,内接部与对接孔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和采用注浆方式形成的第一注浆密封体,套接部与隧洞管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和采用注浆方式形成的第二注浆密封体,后浇混凝土环梁内埋设有用于注浆形成第一注浆密封体的第一注浆管和用于注浆形成第二注浆密封体的第二注浆管。本发明具有防水密封性好、稳定性高、寿命长、施工简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主体结构中侧墙与隧洞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地铁车站的使用寿命较长,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功能应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对于防水设施的建设,更应当做好充分的设计,保证防水性能良好,保证地铁的质量和使用年限。与地面上的建筑工程不同,地铁工程因其主体结构都在地下进行,为满足使用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对车站结构的防水性有很高要求。
地铁出现渗漏水的部位一般主要集中在结构薄弱处,如施工缝、诱导缝、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缺陷部位、温度收缩裂缝和预埋螺栓孔等部位。目前,隧洞管体和侧墙体连接处的密封大都是采用密封元件直接密封,或者采用设置一个后装的过渡环梁,在过渡环梁与隧洞管体、过渡环梁与侧墙体之间分别设置密封胶条,其密封方式单一、密封效果差,且过渡环梁采用先预制再后装的方式,装配困难,难以与隧洞管体和侧墙体形成良好的结合,导致结构稳定性差,不易保证密封的持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密封性好、稳定性高、寿命长、施工简便的地铁主体结构中侧墙与隧洞的防水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主体结构中侧墙与隧洞的防水结构,包括隧洞管体和侧墙体,所述侧墙体设有对接孔,所述隧洞管体和侧墙体之间设有后浇混凝土环梁,所述后浇混凝土环梁具有穿设在对接孔内的内接部和套设在隧洞管体端部外的套接部,所述内接部与对接孔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和采用注浆方式形成的第一注浆密封体,所述套接部与隧洞管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和采用注浆方式形成的第二注浆密封体,所述后浇混凝土环梁内埋设有用于注浆形成所述第一注浆密封体的第一注浆管和用于注浆形成所述第二注浆密封体的第二注浆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内接部与对接孔孔壁之间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遇水膨胀止水环,所述第一注浆密封体位于两个第一遇水膨胀止水环之间;所述套接部与隧洞管体之间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遇水膨胀止水环,所述第二注浆密封体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环之间。
所述套接部具有与隧洞管体端面之间具有环面形间隙,两个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止水环位于所述环面形间隙中。
所述侧墙体的一侧还设有围护墙,所述围护墙具有供隧洞管体穿过向侧墙体延伸的贯穿孔,所述套接部延伸至隧洞管体与贯穿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围护墙远离侧墙体的一侧设有采用注浆方式形成的环形密封体,所述环形密封体与隧洞管体和围护墙相接。
所述环形密封体部分延伸至隧洞管体与贯穿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后浇混凝土环梁内埋设有穿过套接部延伸至所述环形密封体的多根第三注浆管,多根第三注浆管环绕隧洞管体间隔布置。
所述侧墙体与围护墙之间设有防水面层。
所述防水面层与侧墙体之间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环。
所述防水面层与侧墙体之间设有砂浆找平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