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水循环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1117.0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6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卿;庞洪贤;王坤;胡卓航;张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E04G21/02;C04B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孙华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水循环 体积 混凝土 温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水循环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包括智能动态温度流量测控模块、工程平台管理端中央计算机、LED显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云服务模块、冷却水循环控制模块、多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与冷却水循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冷却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设置有三条管道连通的水循环通路,每个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设置一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冷却水循环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构建随管道冷却系统参数变化的温度场,可以实时分析冷却管高度、管间距、冷却水温度对施工期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可实现优化管冷系统参数,以降低温度应力,改善大体积混凝土早期的温度裂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冷却水循环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工程材料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广泛各种型式的混凝土大坝、港口建筑物、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地板和很多大型的基础承台等都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浇注而成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温度而引起的裂缝问题也逐渐受到工程界人士的日益重视。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关系到结构能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虽然结构的设计是建立在极限强度承载力基础上的,但大多数工程的标准是由裂缝来进行控制的。据估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只占到裂缝总数的左右,而由变形为主引起的裂缝大约占到裂缝总数的80%左右。而在变形引起的裂缝中,温度及混凝土收缩导致裂缝的又占到了大多数。因此,通过温度控制来减少所导致的裂缝问题已成为大体积混凝土的重要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实时分析冷却管高度、管间距、冷却水温度对施工期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可优化管冷系统参数,以降低温度应力,改善大体积混凝土早期的温度裂缝的冷却水循环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冷却水循环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动态温度流量测控模块、工程平台管理端中央计算机、LED显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云服务模块、冷却水循环控制模块、多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
与冷却水循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冷却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设置有三条管道连通的水循环通路,每个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设置一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
所述大体积混凝土中设置一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
多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用于采集和测量冷却水循环装置中各个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实时水温和大体积混凝土实时温度;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多个温度检测终端模块实时监测得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每个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度传递至智能动态温度流量测控模块;
LED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冷却水循环控制模块中的水温;
所述智能动态温度流量测控模块根据无线通讯模块传递来的数据计算冷却水循环装置水管中的水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时的水温变化ΔT;
所述工程平台管理端中央计算机用于接收温度检测终端模块测量得到的冷却水循环装置中各个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实时水温和大体积混凝土实时温度,以及接收智能动态温度流量测控模块所计算得到的实时水温变化ΔT,实时向冷却水循环控制模块发出指令,控制冷却水循环装置的水流,以对大体积混凝土有效降温,并进行工程管理和后期管理;
所述云服务模块用于接收温度检测终端模块冷却水循环装置中各个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实时水温和大体积混凝土实时温度,以及用于接收智能动态温度流量测控模块所计算得到的实时水温变化ΔT,进行云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监控云管理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