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光纤带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0930.6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刚;于晓东;高云广;陈国庆;杨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华刚 |
主分类号: | G01K11/322 | 分类号: | G01K11/322;G0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莉莉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光纤 传感 管网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纤带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包括分布式光纤带、相干激光器、光检测器、布里渊时域反射计以及服务器,分布式光纤带包括外层保护套、内层保护套、定位弧、固定条、星形架、固定套以及抗弯折螺旋线,所述定位弧内设有振动监测光纤,所述固定套内设有温度感测光纤。本发明属于管网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方便其他相关线路布置,光纤不易过度折弯受损,弯折幅度降低,温度检测更灵敏的分布式光纤带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网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分布式光纤带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网监测系统,是一个以管网、相邻地质结构、管网环境变量等为监测对象,应用现代传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优化组合的结构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地下管网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的结构响应以及地质变化,并能有效地提供管网管理的科学依据,显著提高管网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运营、预诊危害和延长使用寿命。
一些重大工程的实施,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中俄、中亚、中缅和海上的四大能源通道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数万公里的输油、输气和输水管道,这些管道要求连续性操作,一旦出现管线故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破坏以及潜在的危险。管道大多深埋地下,导致管道监控的实时性和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其他相关线路布置,光纤不易过度折弯受损,弯折幅度降低,温度检测更灵敏的分布式光纤带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分布式光纤带,包括外层保护套、内层保护套、定位弧、固定条、星形架、固定套以及抗弯折螺旋线,所述内层保护套同心设于外层保护套内,所述定位弧设于外层保护套与内层保护套之间,所述固定条设于内层保护套内侧,所述星形架设于固定条远离内层保护套一端,所述星形架呈五角星形设置,所述固定套设于星形架的角上,所述抗弯折螺旋线设于星形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保护套上设有透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弧内设有振动监测光纤,所述固定套内设有温度感测光纤。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保护套与内层保护套间设有反应物夹层,所述内固定条内侧设有导热脂夹层,所述星形架内侧设有其他线路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包括分布式光纤带、相干激光器、光检测器、布里渊时域反射计以及服务器,所述相干激光器设于分布式光纤带一端,所述光检测器设于分布式光纤带另一端,所述布里渊时域反射计两端与分布式光纤带两端相连接,所述服务器与相干激光器电性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光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布里渊时域反射计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干激光器与振动监测光纤相连接,所述光检测器与振动监测光纤连接,所述布里渊时域反射计与温度感测光纤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分布式光纤带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因为其他线路区的设置可以一同设置其他线路,更加方便其他线路布置,因抗弯折螺旋线的设置使得安装过程中不易出现过度折弯使得光纤受损进而无法使用,因星形架的设置使得温度感测光纤分布更均匀且局部的弯折幅度降低,因导热脂夹层的设置使得对温度检测更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分布式光纤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分布式光纤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分布式光纤带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分布式光纤传感管网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华刚,未经赵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0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