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0056.6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宝;金茂祥;方晓剑;董巍;朱荣忠;赵勇;朱唐章;郭俊池;徐俊;陈柘儒;龚桂华;杜彬锋;冯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F5/00;E21D1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李珍珍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穿 既有 隧道 洞口 路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及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地表观测桩打设;步骤二、防滚石土沟施工;步骤三、防护排架体系施工;步骤四、截水沟施工;步骤五、路基施工;步骤六、隧道结构检测。本申请采用防滚石土沟和防护排架体系组合对路基开挖过程中对运营隧道洞口的防护,提高路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减少对运营隧道的影响;采用临时排水沟快速施工支架进行临时排水沟施工,提高临时排水沟施工速度;采用隧道检测行走支架对运营隧道内隧道结构进行检测,提高隧道检测效率,同时减少对运营隧道的运营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路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路堑施工卸荷引起附近山体应力的重分布使路堑附近建筑物随岩层发生竖向位移,对既有隧道来说,隧道衬砌刚度与围岩刚度不同,导致两者沉降量不同,易使隧道衬砌发生竖向沉降破坏;另一方面,软土地基中的隧道由于路堑开挖施工而产生水平位移,若路堑周围建(构)筑物产生变形不大,可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对邻近隧道来说,会使隧道衬砌产生应力和应变,若隧道衬砌无法承受应力和变形则会发生隧道变形和变位,甚至压坏隧道衬砌。
因此,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施工中对运营隧道防护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的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支挡结构的结构不够稳固、安全防护效果差、施工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的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的施工方法施工效率高,结构稳固,能有效改善施工质量,安全防护效果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为了实现以上任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地表观测桩打设:在运营隧道上方山体表面打设地表观测桩,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变形情况进行观测;
步骤二、防滚石土沟施工:在路基靠近隧道洞门侧开挖形成防滚石土沟;
步骤三、防护排架体系施工:在运营隧道上方山体中开挖形成混凝土垫层平台,混凝土垫层平台上方搭设钢管支架,竹木排架两端设置固定钢管通过扣件与钢管支架进行固定;
步骤四、截水沟施工:在路基开挖上方开挖出截水沟,然后进行预制装配式截水沟安装;
步骤五、路基施工:在山体中按开挖线开挖形成路基,在临时排水沟上方搭设临时排水沟快速安装支架,其中,临时排水沟快速安装支架包括主横梁,在主横梁的底部两侧设置行走轮,在山体表面对应行走轮的位置上安装有槽钢轨道,主横梁底部连接有支撑钢立柱的支撑组件,行走轮置于钢槽轨道内滚动,带动主横梁下的支撑组件在临时排水沟上部移动,分段对每一钢模板进行支撑;
步骤六、隧道结构检测:路基施工完成后,采用隧道检测行走支架对隧道结构的内拱顶与侧墙变形、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破损情况进行检查,隧道检测行走支架两端设置行走轮在行车道两端盖板上进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钢管支架包括由扣件连接固定的竖向钢管、横向钢管,竹木排架通过扣件与横向钢管固定,在竹木排架底部一侧设置压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五中,“在临时排水沟上方搭设临时排水沟快速安装支架”之前,开挖临时排水沟后打设预制钢管桩,在临时排水沟下部施工混凝土垫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五中,支撑组件包括竖向支撑柱、水平支撑柱,竖向支撑柱连接于主横梁底部,水平支撑柱中部设置千斤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五之后,还包括:在临时排水沟与钢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多块钢模板拼接形成排水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0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