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管状工件加工设备的自动上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39651.8 | 申请日: | 202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0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Q7/06;B23Q7/08;B23B15/00;F15B11/16;F15B13/06;F15B21/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维创盈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7 | 代理人: | 龚洋洋 |
| 地址: | 3176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管状 工件 加工 设备 自动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状工件加工设备的自动上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加工设备包括机床,其上端具有加工台;所述自动上料装置用于将待加工的金属管状工件依次向加工台输送,并将其从加工台推出;包括接料部件,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用于承载金属管状工件;上料输送部件,将若干个待加工金属管状工件依次向接料部件输送;以及上料推送部件,将接料部件上的金属管状工件向外推出。采用自动化方式对金属管状工件进行上料,不仅能够降低人力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上料效率,提高了金属管状工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管状工件加工设备的自动上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半自动化在经济各行业的普及深入,自动送料装置已成为生产制造线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一般用于加工金属管状工件的车床还不具有自动上料的设备,为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金属管状工件加工设备的自动上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将金属管状工件向加工台输送,非常方便,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管状工件加工设备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加工设备包括机床,其上端具有加工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用于将待加工的金属管状工件依次向加工台输送,并将其从加工台推出;包括接料部件,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用于承载金属管状工件;上料输送部件,将若干个待加工金属管状工件依次向接料部件输送;以及上料推送部件,将接料部件上的金属管状工件向外推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输送部件包括由盖板、底板和两侧板围合成的输送槽,所述输送槽倾斜设置,其高的一端为物料进口端,低的一端为物料出口端,该物料出口端紧靠于所述接料部件,所述接料部件正对于所述输送槽的一侧端具有供金属管状工件滑入的且左右贯穿的槽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推送部件包括靠近所述接料部件右端面设置的推块;用于驱动推块左右横向往复移动,使所述推块进入所述接料部件内后推动金属管状工件向外移动或使推块复位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推块上的用于夹紧并调整金属管状工件的中轴线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油槽、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以及油泵,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上分别具有进油端口a1以及进油端口a2,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具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工作油口A1以及工作油口B1,所述进油端口a1与工作油口A1相连,进油端口a2与工作油口B1相连,所述油泵的输入端口与所述油槽相连,其输出端口通过油管与所述进油口P1相连,所述回油口T1通过油管连接至所述油槽;
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具有三个工作状态;处于左位时,进油口P1与工作油口A1相连通,回油口T1与工作油口B1相连通;处于右位时,进油口P1与工作油口B1相连通,回油口T1与工作油口A1相连通;处于中位时,各油口互不相通;
所述第一液压缸上的活塞杆的伸出端设置于所述推块上,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以及油泵的运行状态,使所述推块将接料部件上的金属管状工件向外推动,或使所述推块复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块靠近金属管状工件的一端面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块,所述调整块有两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上,两所述调整块上下背向的一端面为弧形的夹持面;动力件,用于驱动两所述调整块相向或背向移动;在所述推块靠近金属管状工件,并使两调整块嵌入金属管状工件内后,两调整块背向移动,将金属管状工件调整并夹紧;在金属管状工件移动至相应位置后,两调整块相向移动,松开金属管状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96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PHC管桩接头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下一篇:云虚机后台维护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