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9382.5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蒋炳军;岳岩磊;曹梦雪;韩天富;孙石;武婷婷;袁珊;王佳俊;刘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24 | 分类号: | C12Q1/24;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刘鑫鑫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组织 取样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植物种子浸泡在水或水溶液中,浸泡完毕,取出;S2、从经步骤S1处理的植物种子中的子叶和/或胚乳处切取一块组织,得到种子组织;所述组织的大小不超过种子大小的1/2。本发明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在播种前获得种子组织,开展分子生物学相关鉴定工作,同时确保取样后的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活力,不仅显著提高了植物分子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相关工作的目的性,更节省了大量的物质和时间成本。本发明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为种植前开展基因型鉴定、种子分选工作创造条件,可显著提高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效率及加快分子育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植物分子遗传、分子育种等领域,及时开展植株个体基因型的鉴定工作,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实验环节。在以往研究中,该实验通常需要先种植材 料,待种子萌发,并到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对叶片等组织进行取样,提取DNA以 进行基因型鉴定工作。在实践操作中,低世代材料种子量少,为确保下一代种子的正 常收获,取样工作一般在生长旺盛时期才得以进行。该方法虽然有效的鉴定了植株个 体的基因型,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鉴定工作不及时,导致盲目种植材料,这不仅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关键的是不能够根据植株基因型分区种植材料,这就严重限 制了必要的分选工作。以生育期试验为例,根据基因型鉴定结果,选择适宜的生态区 域种植,可有效防止重要基因型的丢失,同时可以快速开展相关区域试验,这就要求 基因型等分子鉴定工作要在播种前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及其应用,该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在播种前获得种子组织,开展分子生物学相关鉴定工作,同时确保取样后的种 子的萌发及生长活力;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植物分子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相关工作 的目的性,更节省了大量的物质和时间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植物种子浸泡在水或水溶液中,浸泡完毕,取出;
S2、从经步骤S1处理的植物种子中的子叶和/或胚乳处切取一块组织,得到种子组织;所述组织的大小不超过种子大小的1/2。
上述的方法,步骤S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可不超过24小时,具体可为3~24小 时、3小时或15小时。
所述浸泡的温度可为10℃~30℃,如20℃~25℃。
上述的方法,步骤S1中,所述水溶液中水的质量百分比可大于等于80%。
上述的方法,步骤S1中,所述植物种子可为双子叶植物种子或单子叶植物种子;
所述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但不限于:大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的种子;
所述单子叶植物种子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等的种子。
上述的方法,步骤S2中,切取的位置为植物种子的子叶和/或胚乳,应注意避开 胚芽、胚轴和胚根;此外,切取时需注意避免种皮脱落。
优选地,所述组织的大小不超过种子大小的5%,如5%。
上述的方法,步骤S2中,优选地,所述方法在取样之后还可包括对取样后的种子进行干燥的步骤。
具体地,所述干燥可为阴干或烘干;
更具体地,所述阴干的时间可≥1周,如1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种子组织微创取样方法在种子基因型鉴定 和/或种子分选中的应用;所述种子组织用于基因型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9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