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蠕变特性的持续加载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38827.8 | 申请日: | 202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军;周傲;杨光;欧进萍;邹笃建;张育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长期 荷载 作用 下蠕变 特性 持续 加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蠕变特性的持续加载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承力板、第二承力板和支撑板,第二承力板位于第一承力板和支撑板之间,第一承力板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互相平行的导杆,导杆一端与第一承力板固连、另一端与支撑板固连,导杆穿过第二承力板,且第二承力板与导杆滑动配合,第一承力板与第二承力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千斤顶;锚固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承力板对应锚固套管设置有通孔,锚固套管的底端穿过通孔,锚固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分别位于第二承力板两侧的上螺母和下螺母,拉拔构件样品一端与第一承力板固连、另一端与锚固套管的顶端固连。本发明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载试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蠕变特性的持续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筋杆-混凝土拉拔构件的长期性能试验常用加载方式有堆载法、杠杆法、千斤顶加载法和螺杆法。堆载法荷载稳定,但受空间限制,需要大量重物,加载水平有限;螺杆法依靠反力装置提供加载,采用万能试验机控制荷载大小,缺点是由于构件的蠕变作用,荷载随时间降低;杠杆法加载在堆载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力臂长度可以减少重物的体积,但缺点是整个装置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杠杆法下试件发生脆性破坏,由于一端力的突然消失,整个装置会发生突然性的倾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将装置固定固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对恒温恒湿箱箱体的完整性造成破坏;现有的千斤顶加载法缺点是通过力传感器校准荷载大小后无法避免装置、构件蠕变后荷载减弱的情况,同样,如果构件发生突然破坏,部分装置将会崩出,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蠕变特性的持续加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蠕变特性的持续加载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承力板、第二承力板和支撑板,所述第二承力板位于所述第一承力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承力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互相平行的导杆,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力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连,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二承力板,且所述第二承力板与所述导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承力板与所述第二承力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力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力板固连;锚固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承力板对应所述锚固套管设置有通孔,所述锚固套管的底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锚固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承力板两侧的上螺母和下螺母,拉拔构件样品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力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锚固套管的顶端固连。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承力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为机械式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第一承力板之间夹设有与实时监测设备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拉拔构件样品为筋杆-混凝土拉拔构件,所述筋杆-混凝土拉拔构件包括混凝土块和穿过所述第一承力板的筋杆,所述筋杆的底部插设在所述锚固套管中,所述筋杆的底部与所述锚固套管固连,所述混凝土块固设在所述筋杆的顶部,且所述混凝土块位于所述第一承力板远离所述第二承力板的一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