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6622.6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常福;汪文灏;王宗义;接东旭;尹志双;朱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P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蔡东升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智能化 生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料区(1),所述备料区(1)放置有用于组装吊马的吊马零件;
装配区(2),所述装配区(2)设置有用于装配吊马的装配工装(21);
焊接区(3),所述焊接区(3)设置有搬运打磨机器人(32)、焊接变位机(33)和焊接机器人(34);
所述搬运打磨机器人(32)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区(3)内,用于将所述装配工装(21)上的装配件搬运到焊接变位机(33);
所述焊接变位机(33)设置于搬运打磨机器人(32)的一侧,用于对搬运打磨机器人(32)搬运的装配件进行夹紧和变位;
所述焊接机器人(34)设置于焊接变位机(33)的一侧,用于对焊接变位机(33)上的装配件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区(1)设有用于将吊马零件运送至装配工装(21)的上料机构(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21)有两个,并镜像设置在上料机构(11)的两侧;所述装配工装(21)具有两个可180°转动换位的装配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打磨机器人(32)具有视觉模式、搬运模式和打磨模式,所述视觉模式用于对装配件进行识别、测量和定位;所述搬运模式用于抓取和搬运装配件;所述打磨模式用于对焊接变位机(33)上完成焊接的装配件进行打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3)还设有移动滑台(31)和装配件缓存台(35),所述装配件缓存台(35)、焊接变位机(33)和焊接机器人(34)位于移动滑台(31)的第一侧,所述搬运打磨机器人(32)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移动滑台(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滑台(31)的第二侧设有用于分类盛放吊马的成品理配料斗(3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变位机(33)以2:1的数量比对称设置在焊接机器人(34)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区(1)、装配区(2)和焊接区(3)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区(1)设有用于分类放置吊马零件的零件托盘(12)。
10.一种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的是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船舶吊马智能化生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吊马零件运送至装配工装(21);
步骤S2:人工装配吊马,得到装配件;
步骤S3:装配工装(21)转动180°;
步骤S4:搬运打磨机器人(32)于视觉模式完成装配件的识别、测量和定位,搬运打磨机器人(32)于搬运模式将装配件搬运到焊接变位机(33)上。
步骤S5:焊接机器人(34)对两侧焊接变位机(33)上的装配件逐个进行满焊,得到焊接件;
步骤S6:搬运打磨机器人(32)于打磨模式对焊接变位机(33)上的焊接件进行打磨,得到成品件;
步骤S7:搬运打磨机器人(32)于搬运模式将焊接变位机(33)上的成品件搬运送至成品理配料斗(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66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