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及加氢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35532.5 | 申请日: | 202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勇;谌卫;严明;向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透析 加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和加氢装置(2),所述加氢装置(2)包括壳体(5)以及位于壳体(5)内部并依次连通的纯水箱(6)、产氢电解槽(7)、气液混合器(12)和富氢水槽(17),所述气囊(1)内部放置有透析液袋(22),气囊(1)放置在富氢水槽(17)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6)与产氢电解槽(7)通过电解槽进水管(8)和电解槽回水管(9)互相连通,所述纯水箱(6)设置于壳体(5)顶端靠近侧壁位置,所述产氢电解槽(7)位于纯水箱(6)下方,并固定连接在壳体(5)底部,所述气液混合器(12)固定连接在产氢电解槽(7)远离水箱(6)一侧的壳体(5)底部,所述产氢电解槽(7)与气液混合器(12)通过出氢管(10)互相连通,所述富氢水槽(17)顶部敞口,富氢水槽(17)设置于壳体(5)顶端远离纯水箱(6)的一侧,气液混合器(12)与富氢水槽(17)通过出氢水管(13)连通,所述富氢水槽(17)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封口处采用自封拉链(3),气囊(1)上还设置有顶开式阀门(4)和第二安全阀(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氢电解槽(7)与气液混合器(12)之间设置有出氢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12)与富氢水槽(17)之间设置有隔膜泵(14),隔膜泵(14)与富氢水槽(17)通过隔膜泵进水管(15)连通,隔膜泵(14)与气液混合器(12)通过隔膜泵出水管(1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氢水槽(17)顶部敞口位置安装有富氢水槽盖(19)和第一安全阀(20),第一安全阀(20)设置在富氢水槽盖(19)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氢电解槽(7)内部设置有氢气发生装置。
8.一种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装有透析液的透析液袋(22)在未开启的状态下置入气囊(1),
关闭气囊(1)的自封拉链(3);
步骤二、使用真空抽气泵(23)插入气囊(1)上的顶开式阀门(4),将气囊(1)内空气全部抽出;
步骤三、通过气囊(1)上的顶开式阀门(4)向气囊(1)内充入氢气,气囊(1)内压力随气体进入量增大而增加,压力到达第二安全阀(21)开启压力后,第二安全阀(21)开启,第二安全阀(21)开启后停止向气囊(1)内充入氢气;
步骤四、将装有透析液袋(22)的充满氢气的气囊(1)放置入富氢水槽(17)中,向富氢水槽(17)加入适量水至水淹没气囊(1),并盖上富氢水槽盖(19);
步骤五、开启产氢电解槽(7),产氢电解槽(7)内部的氢气发生装置电解的氢气通过出氢管(10)进入气液混合器(12),富氢水槽(17)中的水回流至气液混合器(12),氢气和水在气液混合器(12)内混合后生成高浓度富氢水,高浓度富氢水通过出氢水管(13)进入富氢水槽(17);
步骤六、气囊(1)内的氢气在气囊(1)内气压和气囊(1)外水压的作用下渗透过透析液袋(22)进入透析液中,富氢水槽(17)内的水循环经过气液混合器(12)加氢后进入富氢水槽(17),富氢水槽(17)内的氢水中的氢气不断向气囊(1)内渗透补充气囊的氢气,维持气囊(1)内的氢气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氢气发生装置每分钟产氢气的量为20ml~1000ml。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式透析液加氢装置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阀(21)开启压力范围为0~1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55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