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化市政污水SBR处理效果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投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3994.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逯慧杰;喻昭念;柴文波;刘德钊;黄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市政 污水 sbr 处理 效果 剩余 污泥 发酵 液投加 方法 | ||
1.一种强化市政污水SBR处理效果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投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在厌氧条件下,向经过污泥驯化后的SBR反应器中加入待处理的市政污水,并充分搅拌;
S2:在好氧条件下,充分搅拌SBR反应器中的市政污水,该过程记为好氧I段;
S3:在缺氧条件下,向经过好氧I段处理后的SBR反应器中投加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并混合物充分搅拌,该过程记为缺氧I段;所述混合物中,C/N的浓度比值为5;在投加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初始阶段,通过SBR反应器中混合物的pH和ORP变化,得到所加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NH4+-N预测浓度、C/N预测范围和COD预测浓度;
S4:在好氧条件下,充分搅拌SBR反应器中经过缺氧I段处理后的混合物,该过程记为好氧II段;
S5:在缺氧条件下,向经过好氧II段处理后的SBR反应器中连续投加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并充分搅拌,该过程记为缺氧II段;在缺氧II段中投加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体积通过好氧II段结束后SBR反应器内的COD浓度、NH4+-N浓度和NO3--N浓度,以及通过步骤S3得到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NH4+-N预测浓度和COD预测浓度得到;
S6:在好氧条件下,充分搅拌SBR反应器中经过缺氧II段处理后的混合物,该过程记为好氧III段;
S7:将经过好氧III段处理的SBR反应器静置,随后排出经过SBR反应器处理后的市政污水;
所述缺氧I段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投加体积通过公式(1)~(3)计算得出,
N’=2.23R’+705.75 (2)
式中,M1为缺氧I段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投加体积,单位L;V为SBR反应器的总有效容积,单位L;C1为好氧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内的COD浓度,单位mg COD/L;N1为好氧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内的NH4+-N浓度,单位mg N/L;n1为好氧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内的NO3--N浓度,单位mg N/L;C’为上一SBR反应器的周期中缺氧I段结束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COD预测浓度,单位mg COD/L;R’为上一SBR反应器的周期中缺氧I段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初始阶段内ORP的最小值,单位为mv;k’为上一SBR反应器周期中缺氧I段的pH-t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值;B’为上一SBR反应器周期中缺氧I段的ORP-t拟合曲线中的参数,该拟合曲线的形式为y=A*ln(-B*ln(x));N’为上一SBR反应器周期中缺氧I段结束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NH4+-N预测浓度,单位mg N/L;若SBR反应器为第一周期,则C值取4000~7200mg COD/L范围内的任一数值,N’值取300~540mg N/L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所述步骤S3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NH4+-N预测浓度、C/N预测范围和COD预测浓度分别通过公式(4)~(6)计算得出,
N=2.23R+705.75 (4)
C/N=(-62.42B-4.21,9134.68k-73.73) (5)
式中,N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NH4+-N预测浓度,单位mg N/L;C/N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C/N预测范围;C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COD预测浓度,单位mg COD/L;R为缺氧I段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初始阶段内ORP的最小值,单位为mv;k为缺氧I段中pH-t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值;B为缺氧I段中ORP-t拟合曲线中的参数,该拟合曲线的形式为y=A*ln(-B*ln(x));
步骤S5中,在缺氧II段中投加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体积通过公式(7)和(8)计算得到,
式中,M为缺氧II段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投加质量,单位mg COD;v为缺氧II段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的投加体积,单位L;V为SBR反应器的总有效容积,单位L;C2为好氧I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内的COD浓度,单位mg COD/L;N2为好氧I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内NH4+-N浓度,单位mg N/L;n2为好氧I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内的NO3--N浓度,单位mg N/L;T为缺氧II段的设定时间;t为缺氧II段中反硝化反应时间;t0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投加的补偿时间;其中,t+t0≤T;
所述缺氧II段中反硝化反应时间t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从缺氧II段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投加开始,通过SBR反应器中pH和OR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公式(8)和(9)分别得到pH随时间的变化率KpH和ORP随时间的变化率KORP;当KpH的值由正变负并且KORP=0时,说明反硝化反应结束,此时的时间为缺氧II段中反硝化反应时间t;公式(9)和(10)具体如下:
KpH=(pHi-pHi-1)/(ti-ti-1) (9)
KORP=(ORPi-ORPi-1)/(ti-ti-1) (10);
所述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投加的补偿时间t0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当上一周期SBR反应器的出水NO3--N浓度TN≤第一控制值TNd时,令t0=3min;当TNTNd,且上一周期缺氧II段结束时SBR反应器中的NH4+-N浓度NH4+-TN第二控制值NH4+-Nd,令t0=2min;当TNTNd,且NH4+-N≤NH4+-Nd,令t0=4min;
所述初始阶段是指在缺氧I段中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后的前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39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