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3302.5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8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高琦;吕凯;邱长泉;虞少波;蔡裕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26 | 分类号: | C08J9/26;C08J9/08;C08J5/18;C08L7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多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种不同的芳族二异氰酸酯溶于溶剂中,再加入芳族二酐,搅拌得中间产物聚酰胺酸,将聚酰胺酸进行脱泡涂覆,后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
其中所述两种不同的芳族二异氰酸酯为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和4-甲基-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
其中所述芳族二酐为1,2,4,5-苯四甲羧酸二酐;
其中所述热处理采用阶梯升温或120℃保持2小时,所述阶梯升温过程为:先升温至100℃保温30分钟,再升温至110℃保温30分钟,然后升温至120℃保温60分钟,再升温至140℃保温6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中间产物聚酰胺酸后,再加入成孔剂进行混合,后脱泡涂覆,再进行热处理,最后除去成孔剂即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剂选自SiO2,陶瓷,铝粉,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种不同的芳族二异氰酸酯与芳族二酐共聚反应条件为在氮气保护和0~40℃温度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种不同的芳族二异氰酸酯与芳族二酐充分搅拌得到中间产物聚酰胺酸,所述聚酰胺酸的固含量在13~16wt%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4-甲基-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摩尔量之和与1,2,4,5-苯四甲羧酸二酐的摩尔比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剂为SiO2,所述SiO2为纳米级SiO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SiO2的平均粒径为5~45nm。
10.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其特征在于:是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33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