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640.7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邓杨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G01R3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配电箱 调试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户内配电调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包括绝缘主体,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抵紧在配电箱内的伸缩固定结构,伸缩固定结构至少包括两根伸缩杆,伸缩杆向外伸长以实现抵紧或向内收缩以解除抵紧;绝缘主体上设置有正对配电箱的操作口,操作口处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操作板,操作板上设置有水平滑移的调试头,调试头用于连接导通配电箱内的配电接口。本发明通过绝缘主体提供固定支撑点,允许操作板升降调节,调节头具有水平调节移动的自由度,可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调整体调试头的位置,方便进行线路的调试;利用该调试工具,可实现单人调试操作,大大减轻了人力的消耗和沟通的成本,提高了调试的效率和便捷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户内配电调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
背景技术
当前室内的配电系统一般根据建筑的构造,主要的输电线路和控制部件设置在电井内,但入户线路还会设置单独的配电箱以进行单户用电的控制。电井的控制部设置有专门的检测装置,能够对每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反馈。在进行每户电路的维护、调试时,检测装置能够实时反应出调试后的电路诊断情况。目前的电路维护和调试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配合,一个人在户内的配电箱处通过专用的检测工具进行接触检测,另一个人在电井的检测装置处实时观差诊断结果,两个工作人员同步配合才能检测出入户电路的问题所在。这种检测方案存在耗费人力的问题,同时两个工作人员之间需要通过沟通传达信息,沟通保持同步存在一定的难度,当沟通不畅时会极大降低检修维护的效率;同时,这种检修方式必须由两个人同时进行,否则无法进行调试结果的诊断确认。
可知,现有的入户电路配电箱的检修调试方式存在亟待改进之处,应当对检修调试的方法进行优化,减少人力的投入,降低沟通的成本,提高检修的效率。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通过调试工具与配电箱配合,能够对配电箱内的电路进行定点检修,并保持电路的检修调试状态,无人专门的工作人员手持工具以保持检修调试的状态,从而可实现单人进行检修调试,并进行诊断结果的确认,减少了人力投入,避免了沟通导致的效率低下,大大提升了检修调试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包括绝缘主体,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抵紧在配电箱内的伸缩固定结构,伸缩固定结构至少包括两根伸缩杆,伸缩杆向外伸长以实现抵紧或向内收缩以解除抵紧;所述的绝缘主体上设置有正对配电箱的操作口,操作口处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操作板,操作板上设置有水平滑移的调试头,所述的调试头用于连接导通配电箱内的配电接口。
上述公开的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通过绝缘主体作为整体支撑结构,其与配电箱配合连接,整体固定在配电箱内,具体的,可开启配电箱后留出一定的安装空间,将绝缘主体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同时调整伸缩固定结构,使伸缩杆抵紧配电箱内部的侧壁面,实现绝缘主体的安装稳固。在此基础上,调整操作板的高度,并移动调试头到需要进行检修维护的位置,通过调试头与配电接口保持配合连接,此时配电箱处于调试保持状态,无需人员进行手动保持,工作人员可前往检测装置处查看诊断结果。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智能化配电箱调试工具,整个调试过程可单人操作完成,减少了人力消耗和沟通成本,提高了调试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绝缘主体可以被构造成多种结构,其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绝缘主体为平板,平板内设置有长条形的开口作为操作口;或所述的绝缘主体为框架,框架中间的空口作为操作口,框架至少包括方形、C形、U形或L形结构。采用上述方案时,可根据不同的配电箱内部空间结构,选择方便配合的绝缘主体结构,且绝缘主体上的伸缩固定装置设定位置也不进行限定,可设置于绝缘主体的上部或下部,以从竖直方向上进行抵紧;或者将伸缩固定装置设置于绝缘主体的两侧部,以从水平方向上进行抵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