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553.1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9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滕建德;景东亚;王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谷敬丽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信用 产品 申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方法及装置,涉及区块链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客户通过客户端发起的信用贷产品申请请求;基于区块链网络上预先存储的目标客户的客户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核验;当目标客户通过身份核验的情况下,根据区块链网络上存储的目标客户的第二客户信息,开设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得到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根据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执行目标客户向多个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信用贷业务。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向多个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目的,以便银行客户从同时申请的多个信用贷产品中选择最适合提款的信用贷产品进行提款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目前,各大银行的信用贷产品业务系统,都不支持客户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由于客户不知道哪家银行的贷款利率更低,通常需要在每一家银行分别申请,才能知道各家银行信用贷产品的贷款利率,最终优先选择利率比较低的信用贷产品进行提款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银行信用贷产品业务系统不支持客户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客户通过客户端发起的信用贷产品申请请求;基于区块链网络上预先存储的目标客户的客户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核验;当目标客户通过身份核验的情况下,根据区块链网络上存储的目标客户的第二客户信息,开设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得到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根据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执行目标客户向多个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信用贷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银行信用贷产品业务系统不支持客户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信用贷产品申请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客户通过客户端发起的信用贷产品申请请求;客户信息核验模块,用于基于区块链网络上预先存储的目标客户的客户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核验;账户管理模块,用于当目标客户通过身份核验的情况下,根据区块链网络上存储的目标客户的第二客户信息,开设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得到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信用贷业务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执行目标客户向多个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信用贷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银行信用贷产品业务系统不支持客户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技术问题,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银行信用贷产品业务系统不支持客户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技术问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贷产品申请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网络存储目标客户的客户信息,在接收到目标客户通过客户端发起的信用贷产品申请请求后,基于区块链网络上预先存储的目标客户的客户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核验,当目标客户通过身份核验的情况下,根据区块链网络上存储的目标客户的第二客户信息,开设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得到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进而根据目标客户在多个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信息,执行目标客户向多个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信用贷业务。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快速向多个银行申请信用贷产品的目的,以便银行客户从同时申请的多个信用贷产品中选择最适合提款的信用贷产品进行提款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5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票据文本定位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救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