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539.1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6 | 分类号: | G06Q40/06;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谷敬丽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投资 风险 承受能力 评估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由多个节点组成的联盟区块链,每个节点对应一个金融机构。联盟区块链中任一节点,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请求后,用于:根据请求,确定用户信息;根据用户信息,从联盟区块链中获取该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历史评估数据和该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根据该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和该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历史评估数据,利用智能合约,确定该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将该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在联盟区块链上进行广播。借助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性,实现了一次填写全联盟区块链可追溯,提高了效率。本发明用于区块链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购买投资产品前,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均需要对用户进行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将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划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积极型、激进型,用户可购买相应风险等级及更低级别的投资产品。
现有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方法为通过用户问卷调查的方法,缺点有:
1)用户在不同的机构和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均需要分别填写调查问卷,无论是投资产品销售机构还是用户都存在多次重复的工作。
2)用户填写调查问卷,存在道德风险。用户可能出于某种目的(如购买不符合自己真实风险承受力的投资产品)而刻意夸大,并没有如实填写调查问卷。
3)用户填写调查问卷,存在行为偏差。调查问卷中的一些主观问题,如本金占比多少的损失波动时,会产生明显焦虑、愿意承担百分之多少的机会赢取多少收益等,需要依赖用户进行主观判断,难以评估或难以准确评估。
因此,现有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方法,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重复多次填写问卷,效率低下;填写信息不一定真实,评估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系统,用以避免多次填写问卷,提高效率和评估准确性,该系统包括:由多个节点组成的联盟区块链,每个节点对应一个金融机构;
所述联盟区块链中任一节点,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请求后,用于:
根据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请求,确定用户信息;
根据用户信息,从所述联盟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历史评估数据和所述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和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历史评估数据,利用智能合约,确定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
将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在所述联盟区块链上进行广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方法,用以免多次填写问卷,提高效率和评估准确性,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系统包括:由多个节点组成的联盟区块链,每个节点对应一个金融机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联盟区块链中任一节点,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请求后,根据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请求,确定用户信息;
根据用户信息,从所述联盟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历史评估数据和所述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和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历史评估数据,利用智能合约,确定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
将所述用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在所述联盟区块链上进行广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基于区块链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调节门
- 下一篇:软件投产演练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