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冲击防洪堤及其抗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335.8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4;E02B3/06;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付朝文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用抗渗防 冲击 防洪堤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防洪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冲击防洪堤,包括地基、基层土、防渗层、外层土和混凝土外层,所述混凝土外层的朝水面固定安装有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正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容纳箱的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开口的左右两壁均固定安装有吸水块,所述容纳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水槽,所述混凝土外层的朝水面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本发明通过吸水块不停的吸收来自储水槽内部的水对容纳箱的内壁进行持续湿润和冷却,利用水比热容小的特性防止了混凝土外层和容纳箱的外层因受到太阳暴晒而引发的热胀冷缩最后导致开裂,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防止混凝土外层和容纳箱开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洪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冲击防洪堤及其抗渗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方面为了防止河流泛滥通常会建立抗渗防冲击防洪堤,防洪堤就是一堆泥土,其外侧包括着各种防渗层和混凝土外墙用来防止洪水冲击和水流渗透,防洪堤土堆呈长条形,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是阻挡洪水的利器。
目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冲击防洪堤的主流设计思路为混凝土外墙加内置的防渗层及各种增加强度的结构,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用于外墙铺设的混泥土外层比热容(指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时,1kg均相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很小,在不发洪水的时候,太阳光猛烈照射混凝土造成热胀冷缩的现象,不仅加剧了混凝土外层的磨损,还容易开裂,直接导致防洪堤的整体崩塌,十分危险;同时,容易开裂的混凝土使得防洪堤直接失去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从而致使大量的洪水在未经缓冲和分流的情况下直接接触防渗层,使得防渗层的工作强度骤升,这样一来,日积月累,防洪堤的防渗功能必然会逐渐丧失;另外,在遭遇洪水冲击时,防洪堤的防冲击显得过于被动,一方面,混凝土没有很好得将洪水分流,无法抵消防洪堤本身受到的水压,另一方面,防洪堤的两侧由于受力不均且没有加强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洪堤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使得防冲击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冲击防洪堤及其抗渗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冲击防洪堤,包括地基、基层土、防渗层、外层土和混凝土外层,所述混凝土外层的朝水面固定安装有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正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容纳箱的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开口的左右两壁均固定安装有吸水块,所述容纳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水槽,所述混凝土外层的朝水面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顶部开设有容纳内腔,所述容纳内腔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留水板,所述容纳箱的正面设置有防冲击机构,当洪水向混凝土外层的朝水面(指的是混凝土外层朝向洪水来袭方向的那一面),会最先冲击到防冲击机构,在十七个防冲击机构组成的第一道防洪冲击的防线的作用下,洪水无法第一时间冲击到混凝土外层的朝水面,如图2所示,进入容纳箱内部的洪水会漫过储水槽和冷却箱,使得在洪水退去的时候储水槽和容纳内腔中可以装满水,一方面容纳内腔中留存的洪水会对混凝土外层进行冷却,防止混凝土外层因热胀冷缩而导致开裂,另一方面通过开口吸收位于储水槽中的水并对容纳箱的内壁持续湿润和补水,防止容纳箱开裂。
优选的,所述地基的顶部分别与基层土、防渗层、外层土和混凝土外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土、防渗层、外层土和混凝土外层从上往下依次排列,所述基层土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配重块,所述防冲击机构固定安装在开口内壁的前侧,防渗层为防渗的最后一道防线,如图3 所示,通过在防渗层的外侧面再铺设一层外层土,有助于隔离混凝土外层和防渗层防止混凝土外层对防渗层产生损害,有效避免了硬接触给防渗层带来的伤害,从而延长了防渗层的使用寿命,同时配重块位于放置槽中且位置靠上,通过配重块对防洪堤整体进行竖直向下的重量加固,从而加强防洪堤的整体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