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应急解锁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1724.9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贵;李超;黄静月;宋日昆;黄梅兰;刘奕开;黄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4 | 分类号: | B60R25/04;B60R25/30;B60R2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毅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应急 解锁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应急解锁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车载终端检测目标车辆是否处于远程锁车状态,并在检测到目标车辆开启远程锁车功能时,向监控管理平台发送应急请求,监控管理平台根据接收到的应急请求生成预设应急解锁码,并将预设应急解锁码通过车载终端发送至发动机,然后车载终端获取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信息,根据驾驶操作信息生成当前应急解锁码,并将当前应急解锁码输入至发动机,最后发动机根据接收到的当前应急解锁码和预设应急解锁码对目标车辆的远程锁车状态进行控制,通过应急解锁码的校验使得发动机对目标车辆的远程锁车状态进行控制,能够对车辆产生的误锁车故障进行及时处理,提高了误锁车故障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应急解锁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融资租赁及金融贷款业务逐渐增多,为了加强资产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汽车远程锁车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常情况下,管理者可通过监控管理平台下发诸如激活锁车功能,锁车、解除锁车、关闭锁车功能等指令给车辆,实现车辆远程锁车功能,并一般设置有车载终端防拆功能,即车载终端被拆除时,车辆会自动触发防拆锁车功能,实现锁车,防止客户擅自拆除车载终端而导致远程锁车功能失效,而当远程锁车系统相关部件,如车载终端、线束以及网络发生故障时,十分容易误触发防拆锁车功能导致车辆无故被锁进而无法正常运行。
目前对于发生的误锁车故障,只能通过检修或者更换远程锁车系统相关部件,如更换车载终端、线束、网络以及发动机ECU的办法来排除锁车问题。由于车辆经常运行在离售后服务点较远的地方,技术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到达故障现场,使得故障排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故障排除效率较低,降低了用户体验。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应急解锁控制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处理车辆所产生的误锁车故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应急解锁控制系统,所述车辆应急解锁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管理平台、车载终端以及发动机;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检测目标车辆是否处于远程锁车状态,并在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开启所述远程锁车功能时,向所述监控管理平台发送应急请求;
所述监控管理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车载终端发送的应急请求,根据所述应急请求生成预设应急解锁码,并将所述预设应急解锁码通过所述车载终端发送至所述发动机;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获取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信息,根据所述驾驶操作信息生成当前应急解锁码,并将所述当前应急解锁码输入至所述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用于接收所述车载终端输入的当前应急解锁码,根据所述预设应急解锁码和所述当前应急解锁码对所述目标车辆的远程锁车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上制动踏板的第一运动状态和油门踏板的第二运动状态;
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和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是否同时满足预设条件,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和所述第二运动状态同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应急解锁码输入功能;
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目标车辆的应急解锁码输入功能开启时,获取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信息,根据所述驾驶操作信息生成当前应急解锁码,并将所述当前应急解锁码输入至所述发动机。
可选地,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和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是否同时处于第一目标状态;
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和所述第二运动状态同时处于所述第一目标状态时,实时检测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和所述第二运动状态同时处于所述第一目标状态时所对应的状态持续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1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