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磷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31578.X | 申请日: | 202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卓锋;卢映龙;刘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5B11/052 | 分类号: | C25B11/052;C25B11/061;C25B11/031;C25B11/075;C25B1/04;C25B1/55;C23C16/28;H01G9/20;H01G9/04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光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红磷光电极在光电催化阳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磷光电极包括基底,所述基底表面负载有结晶相红磷;所述结晶相红磷的负载量为0.01mg/cm2~10mg/cm2;所述基底选自碳片、碳布、钨片、钼片、钨网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红磷光电极由如下步骤制备:将基底在真空下以升温的速率为(1~20)℃/min升温至500℃~600℃,进行红磷生长,生长完成后以降温的速率为(0.1~1.0)℃/min降温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光电极在光电催化阳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相红磷为纳米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磷光电极在光电催化阳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棒的直径为100nm~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光电极在光电催化阳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长度为1.0cm~20.0cm,宽度为0.1cm~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15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