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1566.7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姣姣;颜宇森;田勇;朱杰;肖秋平;韩超;尚掩库;宗乐斌;胡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地华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G06F17/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灾害 监测 预警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方法,包括:
针对多个监测对象,确定每个监测对象的单体监测指标值,其中,所述多个监测对象包括诱发因素、致灾体以及承灾体;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对象的单体监测指标值,确定与所述诱发因素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与所述致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以及与所述承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
基于所述与所述诱发因素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所述与所述致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以及所述与所述承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构建综合预警判别矩阵;
基于所述综合预警判别矩阵,获得所述地质灾害的预警结果,
其中,所述综合预警判别矩阵的构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预警优先级信息,其中,所述预警优先级信息包括与所述诱发因素对应的预警优先级、与所述致灾体对应的预警优先级、以及与所述承灾体对应的预警优先级;
按照所述预警优先级信息,基于所述与所述诱发因素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所述与所述致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以及所述与所述承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构建所述综合预警判别矩阵;
在监测对象包括诱发因素的情况下,所述针对多个监测对象,确定每个监测对象的单体监测指标值包括:
针对所述诱发因素,获得诱发因素监测设备采集到的诱发因素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诱发因素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致灾体的失稳类型;
使用与所述致灾体的失稳类型相匹配的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诱发因素监测数据来确定所述诱发因素的诱发度计算结果,其中,
在所述致灾体的失稳类型表明瞬时失稳的情况下,线性回归模型为:
,
在所述致灾体的失稳类型表明累积失稳的情况下,线性回归模型为:
,
其中,I为诱发因素的诱发度,为24小时的降雨量指标,为3天的降雨量指标,为7天的降雨量指标;
与所述诱发因素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诱发度分级数据,其中,所述诱发度分级数据包括多个诱发度等级、与每个诱发度等级相对应的诱发度取值范围以及与每个诱发度等级相对应的诱发度预警等级;
基于所述诱发因素的诱发度计算结果和所述诱发度分级数据,生成与所述诱发因素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
在监测对象包括致灾体的情况下,所述针对多个监测对象,确定每个监测对象的单体监测指标值包括:
针对所述致灾体,获得致灾体监测设备采集到的致灾体监测数据,其中,所述致灾体监测设备安装在所述致灾体上;
使用形变指数模型根据所述致灾体监测数据来确定所述致灾体的形变指数的计算结果,其中,所述形变指数模型为:
,
其中,H为致灾体的形变指数,n为致灾体监测设备的类型数,B为当前表面位移监测值的最大值,即B=max{B1,B2,B3,⋯,Bm},S为当前深部位置监测值中的最大值,即S=max{S1,S2,S3,⋯,Sm},L为当前裂缝监测值中的最大值,即L= max{L1,L2,L3,⋯,Lm},X为当前X监测值中的最大值,即X=max{X1,X2,X3,⋯,Xm},B1,B2,B3,⋯,Bm分别为表面位移的监测值,S1,S2,S3,⋯,Sm分别为深部位移的监测值,L1,L2,L3,⋯,Lm分别为裂缝的监测值,X1,X2,X3,⋯,Xm分别为X的监测值,B'为表面位移的警戒值,S'为深部位移的警戒值,L'为裂缝的警戒值,X'为第n种监测类型的警戒值;
与所述致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形变指数分级数据,其中,所述形变指数分级数据包括多个形变指数等级、与每个形变指数等级相对应的形变指数取值范围以及与每个形变指数等级相对应的形变指数预警等级;
基于所述致灾体的形变指数的计算结果和所述形变指数分级数据,生成与所述致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
在监测对象包括承灾体的情况下,所述针对多个监测对象,确定每个监测对象的单体监测指标值包括:
针对所述承灾体,获得承灾体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承灾体监测数据,其中,所述承灾体监测设备安装在所述承灾体上;
使用承受应力模型根据所述承灾体监测数据来确定所述承灾体的承受应力的计算结果,其中,所述承受应力模型为:
,
其中,P为承载体的承受应力,为内压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为弹性敷设弯曲应力,为的温差应力,为监测到的应力;
与所述承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承受应力分级数据,其中,所述承受应力分级数据包括多个承受应力等级、与每个承受应力等级相对应的承受应力取值范围以及与每个承受应力等级相对应的承受应力预警等级;
基于所述承灾体的承受应力的计算结果和所述承受应力分级数据,生成与所述承灾体对应的单体预警分级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地华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地华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15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巷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