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油用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9501.9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沙勇;陈帅;蓝加洪;周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85/00 | 分类号: | C08F285/00;C08F220/54;C08F218/12;C09K8/584;C09K8/588;C09K8/8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油用 粘度 调节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驱油用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同时增大水相粘度、降低油相粘度的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粘度调节剂由聚乙烯醇、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氧乙酸烯丙酯按质量比(25‑50):(50‑100):(10‑30):(20‑30)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得到,适宜应用质量浓度为0.2%‑2%。该粘度调节剂溶解于水后可增大水相粘度,并通过乳化稠油显著降低原油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度调节剂,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并同时通过乳化作用降低稠油粘度,达到调高稠油采收率的粘度调节剂。
背景技术
石油的开采分为三大阶段,依次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一次采油利用油井自身的能量进行石油的开采,采收率一般不高于20%。二次采油利用人工输入能量的方式以补充油井能量,而进行石油的开采,采收率可提升至30%-50%。经过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后,仍有40%-60%的原油未被开采,仍有显著的经济价值,需进行三次采油予以采收。但是,随着油井开采程度的加大,采出的石油粘度逐渐增大,流动性逐渐下降。目前,三次采油应用最多的是聚合物驱与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利用聚合物溶解于水后增大水相粘度以改善油水流度比的原理,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表面活性剂驱利用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原油以降低原油粘度,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实际三次采油时,往往将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依次进行,施工周期长,药剂成本高,操作繁琐。因此,如能将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合并,具备显著的经济价值。而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使用的化学剂不同,其分子量差异巨大,在地层中易出现色谱分离,化学剂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将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使用的化学剂简单混合、联合使用,需开发一种能够同时具备表面活性降低原油粘度,并可增大水相粘度改善油水流度比的化学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驱油用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增加水相粘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并同时通过乳化作用降低稠油粘度,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油用粘度调节剂,由聚乙烯醇接枝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氧乙酸烯丙酯制备而得,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中,R1、R2、R3为三种基团中的任意一种,且R1、R2、R3两两互异,互不相同;
式中,A、B表示聚合度,其中A为100-200,B为500-1500,丙烯酰胺聚合度为50-1000,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度为100-500,苯氧乙酸烯丙酯聚合度为50-200。
所述驱油用粘度调节剂的分子量为5×104-25×104。
所述驱油用粘度调节剂用于原油的开采,驱油用粘度调节剂的水溶液适宜应用质量浓度为0.2%~2%。
所述驱油用粘度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中,依次加入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氧乙酸烯丙酯,最后加入引发剂,添加过程中持续搅拌并通入氮气以营造保护气氛;
2)物料添加完毕后,反应体系温度升高至30-70℃,反应时间达1-5h后,加入阻聚剂以终止反应;
3)反应结束后用乙醇沉淀、过滤、干燥即可获得共聚产物。
本发明中,聚乙烯醇、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氧乙酸烯丙酯、引发剂、阻聚剂的质量比为(25-50):(50-100):(10-30):(20-30):(0.1-1):(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95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