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29493.8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0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帕德贝格;康拉德·弗里施科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特勒汽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556 | 分类号: | H01M10/6556;H01M10/6554;H01M10/625;H01M10/613;H01M10/615;B60L50/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田婷 |
| 地址: | 德国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块的温度控制装置,该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可容纳在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座中的多个电池模块的温度,其中该温度控制装置可以热耦合至多个电池模块,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多个电池模块温度的温度控制板,温度控制板具有表面,温度控制板具有流体通道,温度控制流体可通过该流体通道流动以控制电池模块的温度,其中流体通道具有通道开口;和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与通道开口流体密封地连接,该连接元件具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流体地连接到流体引导件,以在流体引导件和流体通道之间提供流体连接,其中连接件相对于温度控制板的表面成一定角度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控制装置,该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多个电池模块的温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可以容纳在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容器中的多个电池模块的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用于在电动车辆中提供电能的电池模块,通常使用设置在车辆的车轴之间的电池座。通常在相应的电池座处布置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是冷却板,该温度控制装置被构造用于控制容纳在电池座中的电池模块的温度,尤其是对其进行冷却,从而其可以在电动车辆运行中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下运行。
例如在文献DE 10 2016 115 647 B3中描述了一种设计为电池托盘的电池保持器。
此外,文献EP 2 372 761 A2公开了一种冷却板,其具有在结构上一体的流体连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可以容纳在电池座中的电池模块的温度。
此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有利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的主题。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可以提供一种特别紧凑的温度控制装置并且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在车辆中需要很小的安装空间的温度控制装置,因为该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板的通道开口不直与流体供应装置连接,但是该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具有连接件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连接至通道开口。在此,连接件相对于温度控制板的表面成角度地延伸。
该连接元件可以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安装高度的温度控制装置,该温度控制装置还可以通过将连接件特别地布置在侧面上而被容易且有效地组装,并且可以特别有利地被附接到车辆的电池座上。因此,可以在温度控制装置和容纳在电池座中的电池模块之间提供有效的热耦合。
根据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温度控制装置,该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多个电池模块的温度,该多个电池模块可以容纳在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座中,其中该温度控制装置可以热耦合至多个电池模块。其中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多个电池模块的温度的温度控制板,其中温度控制板具有表面,其中温度控制板具有流体通道,温度控制流体通过该流体通道可以流动以控制电池模块的温度,并且其中流体通道具有通道开口,以及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流体密封地连接到通道开口,其中连接元件具有可以流体地连接到流体引导件的连接件,以在流体引导件和流体通道之间提供流体连接,其中,连接件相对于温度控制板的表面成一定角度延伸。
这具有技术上的优点,即获得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需要很小的安装空间并且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地安装在电池座上,以确保对容纳在电池座中的电池模块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特别地,可以有利地减小温度控制装置的高度。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例如在模块化的温度控制或冷却的情况下在电池座内使用,或者例如在集成化的温度控制或冷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电池座的下方使用。
布置在通道开口和连接件之间的温度控制装置的连接元件允许连接件相对于温度控制板的通道开口向外移位,使得连接件布置在温度控制板的外部。
特别地,连接元件布置在温度控制板的表面上,并且连接元件突出超过温度控制板的板边缘,其中,特别地,连接元件的连接件布置在温度控制板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特勒汽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特勒汽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9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