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快速精确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9363.4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东;冯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N3/02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高速钢 轧辊 硬度 快速 精确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表面硬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快速精确检测装置,解决了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检测的问题。包括紧箍在高速钢轧辊外周的卡环,所述卡环侧部端面上设有滑槽及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滑槽沿与卡环相齐的弧形路径往复移动,所述滑块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伸缩连接杆与伸缩滑轨,所述伸缩滑轨内设有滑动配合的检测探头,所述伸缩滑轨与伸缩连接杆之间设有带动检测探头转动与水平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伸缩滑轨外侧一端端末处设有方便调节的调整旋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物力、测量精确高效的特点,满足日常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表面硬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快速精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高速钢轧辊的辊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工件的热处理质量和使用性能通常都以辊面硬度作为判断的依据。但由于轧辊本身体积、重量较大,轧辊工件的夹取比较困难,导致对检测工装的要求较高。目前使用的人工检测硬度装置常以传统硬度计检测装置为主,通过压头对表面进行打点然后逐点检测,但压头作用于表面会使检测工具发生振动,探头冲击到斜面上就会改变速度,破坏测量的精准性。硬度计的检测也会在工件表面上造成微小的划痕,具有破坏性,且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比较大,越光滑越准,在其准确性上误差较大,不能更好的检测出性能特征,使用检测效率低,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能全面掌握整个辊面的硬度分布情况。
当前轧辊制造车间所采用的辊面硬度检测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人工检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检测的范围不全面,会出现检测盲点,影响了辊面硬度的检测质量。因此亟需针对复合轧辊车间制造环境、轧辊结构特点以及传统人工手持压头式硬度计的压入式硬度检测问题,研制一种高效、精确和全面的轧辊辊面硬度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快速精确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快速精确检测装置,包括紧箍在高速钢轧辊外周的卡环,所述卡环侧部端面上设有滑槽及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滑槽沿与卡环相齐的弧形路径往复移动,所述滑块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伸缩连接杆与伸缩滑轨,所述伸缩滑轨内设有滑动配合的检测探头,所述伸缩滑轨与伸缩连接杆之间设有带动检测探头转动与水平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伸缩滑轨外侧一端端末处设有方便调节的调整旋钮。该装置用于大型耐磨复合高速钢轧辊辊面硬度的快速与精确检测,针对复合轧辊车间制造环境、轧辊结构特点以及传统人工手持压头式硬度计的压入式硬度检测问题,设计满足实际高速钢轧辊制造车间用轧辊辊面硬度快速与精确的检测,降低环境影响,提升硬度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优选的,所述卡环圆心角度数为270度,所述卡环与滑块之间径向挡接限制脱离。为了增大检测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环形状为270°圆弧,设置滑槽便于滑块作圆周运动。转动调整卡环位置,可实现轧辊整个辊面硬度的检测,检测更全面。
优选的,所述卡环夹持在高速钢轧辊辊颈处,且卡环内侧设有加强吸附固定的磁铁块。内侧增加磁铁块吸附,免除螺栓螺母固定,移动便携,安装拆除方便。
优选的,所述伸缩连接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连接杆沿长度方向截面为框型的中部镂空形状。方便调节距离,结构上又能节省材料、降低负荷,同时确保结构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伸缩滑轨中部设有贯通的导槽,所述导槽两侧壁上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设有活动装配的滚珠。有利于提高检测探头滑动的顺畅性,通常情况下检测探头的滑动配合滑座共同使用,又利用滚珠可降低摩擦阻力。
优选的,所述伸缩滑轨外侧一端端末处设有连通导槽的开口,方便零部件的拆除与取用。一般开口宽度尺寸较小,可无需设置其他冗余部件进行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学院,未经铜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9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