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自组装水凝胶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29137.6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姜天玥;刘晨丹;何冰芳;郭珞琳;孙青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47/64;A61K45/00;A61K45/06;A61P35/00;A61P9/10;A61P19/02;A61P1/16;A61P1/04;A61P1/00;A61P29/00;A61P25/16;A61P25/28;A61P3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欣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氧 清除 响应 组装 凝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自组装水凝胶及其应用,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水凝胶由小分子凝胶因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所述小分子凝胶因子由封端基团、短肽序列和抗氧化基团连接组成。本发明通过将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基团引入小分子凝胶因子的设计中,构建出具有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能力的小分子水凝胶作为药物控释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自组装水凝胶及其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含有大量水分的半固体制剂。小分子水凝胶通常是由分子量小于2000的凝胶因子的亲水/疏水基团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等,发生有序排列进而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聚集体。小分子水凝胶的骨架材料通常由短肽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小分子水凝胶在成胶后仍具有可注射性,在体外条件下即可制备同时实现对药物的包载,从而有效降低原位凝胶在体内成胶过程中的突释。因此小分子水凝胶被视为药物,特别是生物药物的理想的缓控释载体。
近年来研究表明,体内产生的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在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OS主要包括超氧化物(O2•−)、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单线态氧。在生理条件下,低水平ROS的生成被认为是信号分子。另一方面,ROS的过度产生,促细胞炎症与凋亡,可氧化信号分子、核酸、糖类、蛋白质、脂类等,使之受损。ROS的过度产生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心血管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中风、衰老等。
因此,本发明设计将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基团引入小分子凝胶因子中,构建出具有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能力的小分子水凝胶作为药物控释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自组装水凝胶及其应用,通过将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基团引入小分子凝胶因子中,构建得到具有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能力的小分子水凝胶,该小分子水凝胶可作为药物控释载体,与活性氧清除剂协同,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活性氧清除/响应变构自组装水凝胶及其应用,由小分子凝胶因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所述小分子凝胶因子由封端基团、短肽序列和抗氧化基团连接组成;
所述封端基团选自芴甲氧羰基、萘基、苄氧羰基或硝基苯并呋喃;
所述短肽序列选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酪氨酸、酪氨酸-酪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
抗氧化基团选自多巴(3,4-二羟基苯丙氨酸),2,3,4-三羟基苯甲醛(2,3,4-三羟基苯甲醛),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川芎嗪(2,3,5,6-四甲基吡嗪),咖啡酸(β-(3,4-二羟苯基)丙烯酸),阿魏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姜黄素((E,E)-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庚二烯-3,5-二酮),丁香酚(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丁香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抗坏血酸(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间羟胺(α-(1-氨乙基)-3-羟基苯甲醇),绿原酸(3-(3,4-二羟基肉桂酰基)奎宁酸)。
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凝胶因子采用固相肽合成法制备得到。
上述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是将小分子凝胶因子溶解在水溶液中,经自组装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9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朵保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态柔顺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