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缆提升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8142.5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猛;颜柯冰;张焱;王俊卿;字杨;魏忠明;钱强;李倬帆;周愈敏;李进收;任汉智;李玉玺;周新立;董跃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B65H49/18;B65H61/00;H02G1/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刘冠群 |
地址: | 650216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 ||
本发明是一种控缆提升机,包括车架和护罩;车架的底部设有车轮,后端设有小车把手,顶部设有护罩,其上由前端向后端依序设有三组导向轮组件,第一组导向轮组件和第二组导向轮组件为能够滑动定位夹紧电缆的导向轮组件,且第二组导向轮组件与车架上一侧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三组导向轮组件与车架转动连接,且能够翻转至车架外,翻转后的高度大于第一组和第二组导向轮组件;驱动装置还连接有钢丝放线器,钢丝放线器通过其上缠绕的钢丝还能够与放线小车或电缆提取夹连接。本发明首先通过钢丝放线器配合放线小车实现钢丝穿管过程,然后通过钢丝放线器配合电缆提取夹实现电缆最后的穿管过程;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保护控缆完好,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施工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控缆提升机。
背景技术
电缆输送机是一种敷设电力电缆或通信电缆的电动机械,在敷设过程中能够对电缆进行输送,在施工现场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但是,现有的电缆输送机只能够在电缆敷设的中间过程中使用,并不能在电缆最后的穿管过程中使用,从而导致电缆输送机只能输送电缆,使用局限性较大。此外,现有的电缆输送机不能根据需求对电缆提取时的高度进行调整,适应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控缆提升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缆提升机,该控缆提升机包括车架和护罩;所述车架的底部四角处设有车轮,其后端设有用于推拉车架的小车把手,其顶部设有护罩,其上由前端向后端依序设有三组导向轮组件,第一组导向轮组件和第二组导向轮组件为同一水平高度能够滑动定位夹紧电缆的导向轮组件,且第二组导向轮组件与车架上一侧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三组导向轮组件与车架转动连接,且能够翻转至车架外,其翻转后的高度大于第一组和第二组导向轮组件;所述车架上一侧的驱动装置还连接有钢丝放线器,钢丝放线器位于第二组导向轮组件和第三组导向轮组件之间,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钢丝放线器通过其上缠绕的钢丝还能够与放线小车或电缆提取夹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由直流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蓄电池构成,直流伺服电机能够驱动第二组导向轮组件或钢丝放线器单独正反向转动,直流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通过蓄电池供电,直流伺服电机受伺服驱动器控制,且伺服驱动器还能够与手机端无线连接,直流伺服电机还配备有手动操作杆。
优选的,所述放线小车由小车外壳、电池、马达和小轮构成;小车外壳为弯折的板体结构,其一端能够与钢丝可拆卸连接;小轮通过轴体能够转动的对称设于小车外壳的两侧,小轮的轮体部分露于小车外壳的外部,小轮之间的间距通过弹簧能够收缩;小轮通过马达驱动,马达通过电池供电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电缆提取夹由左箍体和右箍体构成,左箍体和右箍体的一端通过开合轴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左箍体和右箍体的中间处分别能够与钢丝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导向轮组件和第二组导向轮组件均有两个凹面胶棍和导向轮固定架构成;第一组导向轮组件的两个凹面胶棍能够在导向轮固定架上滑动定位;第二组导向轮组件的两个凹面胶棍,其中位于上部的凹面胶棍能够在导向轮固定架上滑动定位,位于下部的凹面胶棍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组导向轮组件由导向棍和导向连杆构成,导向棍能够转动的设于两个导向连杆之间的顶部,导向连杆为伸缩式杆体,其底部通过轴承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组导向轮组件与钢丝放线器之间还设有能够转动的限位棍,限位棍的两端通过弹簧支撑,弹簧的底部与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护罩的截面呈n型,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护罩由对称的两部分罩体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构成,其中靠近驱动装置一侧的罩体能够向上翻转,且设有配合驱动装置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车轮由一组橡胶轮和一组万向三角轮构成,橡胶轮位于车架前端,万向三角轮位于车架后端,橡胶轮和万向三角轮均能够独立转动,万向三角轮通过连杆与车架连接,连杆为伸缩式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81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