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7708.2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冰鑫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线路 相间 短路 故障 类型 识别 方法 | ||
1.一种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母线和故障支线的配电数据,包括故障时母线侧的最小短路阻抗相角值和最小短路残压值;
步骤S2.计算归算到母线侧的等效负荷阻抗值Zload和等效负荷相角值φload;
步骤S3.计算母线侧的理论短路阻抗相角值和理论线电压残压值;
步骤S4.根据所述理论短路阻抗相角值、故障时母线侧的最小短路阻抗相角值和等效负荷相角值三者的关系初步识别故障的实际类型;
步骤S5.根据所述理论线电压残压值、故障时母线侧的最小短路残压值和等效负荷残压值的关系校核故障的实际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配电数据还包括系统阻抗、短路回路阻抗值、故障前母线暂态数据、故障前负荷电流及功率因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故障时母线侧的最小短路阻抗相角值和最小短路残压值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故障跳闸时的母线电压值作为实际最小短路残压值Ud;
获取故障跳闸时的母线短路阻抗相角值作为实际最小短路阻抗相角值φdmin。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根据所述故障前母线暂态数据和负荷电流及功率因数,计算得到归算到母线侧的等效负荷阻抗值Zload以及等效负荷相角值φload:其中,为故障前母线电压值,为故障前线路的负荷电流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还包括:
步骤S301.分别计算金属短路和弧光短路的短路阻抗值,其中,所述金属短路的短路阻抗值计算方法为:用所述短路回路阻抗值减去系统阻抗;所述弧光短路的短路阻抗值计算方法为:用所述短路回路阻抗值依次减去系统阻抗和弧光阻抗值;
步骤S302.根据等效导线单位长度阻抗值,分别得到金属短路和弧光短路的故障位置Ld_metal0和Ld_arc0;
步骤S303.根据所述Ld_metal0和配电数据,分别计算在母线侧的金属短路理论阻抗相角值φ_metal和理论线电压残压值Ud_metal;
步骤S304.根据所述Ld_arc0和配电数据,计算在母线侧的弧光短路理论阻抗相角值φ_arc和理论线电压残压值Ud_ar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实际最小短路阻抗相角值φdmin与金属短路理论阻抗相角值φ_metal、弧光短路理论阻抗相角值φ_arc和等效负荷相角值φload的差值,最小差值对应的故障类型即为初步识别故障的实际类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实际最小短路残压值Ud与金属短路理论线电压残压值Ud_metal、弧光短路理论线电压残压值Ud_arc和等效负荷电压值Ud_load的差值,最小差值对应的故障类型即为再次识别故障的实际类型;
比较两次故障类型的识别结果,若相同,则将该故障类型作为实际故障类型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冰鑫,未经李冰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77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