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防智能水炮检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27641.2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曲嘉茂;方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钰涛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7/50 | 分类号: | A62C37/5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姜月磊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智能 水炮 检测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智能水炮检测器,包括可调直径的环形支撑架,在环形支撑架上沿圆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可拆卸的喷火器安装件,所述喷火器安装件上安装有喷火器,环形支撑架上还设置了调节座、导向槽和刻度线;环形支撑架采用柔性金属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通过刻度线可以精准调节环形支撑架的直径,从而可以灵活准确调节火源的直径,导向槽可使调节座内的卡块精准插装到导向槽的通孔里,解决了以前消防智能水炮无法准确检测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保证了消防水炮的正常使用,而且采用可燃气作为火源燃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智能水炮检测器。
背景技术:
消防智能水炮由消防炮体、现场控制器组成,结合微控技术、红外传感探测技术、机械转动控制技术、图像传输技术,自动寻找着火点精确定位并有效快速扑灭火源,根据着火点远近自动进行直流柱状或喷雾散花式射水,有效灭火同时保护到人身及财物安全,具有现场手动操作控制及图像显示功能,可根据其他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信号进行强制启动探测火源,采用红外双波段探测技术在有效探测火源的同时提高抗环境干扰的能力,并可进行地面灵敏度参数设置及调试。
消防智能水炮通过红外探测技术探测着火点时,是根据火源距离和火源直径进行探测,例如,当火源直径为300mm,消防智能水炮需要位于距离火源11.2米以内的位置才能精确定位着火点;当火源直径为1000mm,消防智能水炮需要位于距离火源36.4米以内的位置才能精确定位着火点;当火源直径为2000mm,消防智能水炮需要位于距离火源60.8米以内的位置才能精确定位着火点。
消防智能水炮长期使用后,由于水炮内的水未被放干净或者紧固件松动或者红外探测器故障等原因,容易造成消防水炮无法正常工作或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定期对消防智能水炮进行检测,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有效检测消防智能水炮的功能完好性的仪器,只能通过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由消防人员点燃木柴或浸柴油的纸皮制作火源,火源的直径无法准确控制,消防人员只能大概根据火源大小估量将消防智能水炮安置到一定距离,这样不能对水炮内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和探测距离做出准确和真实的检测,造成检测失效,从而出现消防智能水炮在真正的火灾现场使用时不能准确找到着火点将其扑灭的情况,延误灭火时机。另外,常规检测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或纸皮,不但浪费资源,而且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灰烬污染环境,此外木柴或纸皮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火焰温度极高,火势不易控制,容易灼伤消防人员形成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现有消防智能水炮的检测问题,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消防智能水炮检测器,可以灵活准确调节火源的直径,解决了以前消防智能水炮无法准确检测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保证了消防水炮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防智能水炮检测器,包括可调直径的环形支撑架,在环形支撑架上沿圆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可拆卸的喷火器安装件,所述喷火器安装件上安装有喷火器。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架包括长条形的柔性板,所述柔性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柔性板平行,所述柔性板弯曲成环形后的活动端滑动位于空腔内,所述调节座内位于柔性板的活动端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将柔性板的活动端进行固定的锁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与柔性板垂直设置,包括设在凹槽内的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固连拉杆,所述拉杆的外部安装有弹簧,所述拉杆的另一端活动伸至调节座外侧连接拉环,所述柔性板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卡块相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柔性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通孔设在导向槽内。
优选的,所述柔性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钰涛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钰涛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7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