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5032.3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9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尹光彩;陶琳;陈幸玲;朱航海;何泽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1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遗传 算法 神经网络 土壤 污染物 含量 方法 | ||
1.一种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场地采样,获取样本数据;
步骤B对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初始种群数量N,N1;
步骤C判断初始生物种群数量N的值是否为1,是,则算法结束,并用相关系数和RMSE检验RBM神经网络模型;否则,执行步骤D;
步骤D聚类分析,将样本数据和新个体数据分配到每个种群中,构建新种群;
步骤E对每个种群实施遗传算法,产生新个体,获得待检验的新种群;
步骤F对每个种群构建RBF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新个体的优劣,接收或拒绝新个体;
步骤G更新整个生物群落,缩小种群数量N,并判断N值是否为1,是则算法结束,用相关系数和RMSE检验RBM神经网络模型;否则,继续执行步骤D;
步骤H算法结束,计算样本数据及其模拟数据,得出相关系数和RMSE值,评价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插值性能;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将每个采样点的样本数据视作一个独立的生物体,以每个生物体的经纬度作为划分初始种群数量的数据来源,按照初始种群数量计算方法计算出初始生物种群数量N;
所述初始生物种群数量N指:用采样点的地理位置以及采样点的数量K计算出最佳聚类数量,计算方法为:
采用k-means算法分别计算N=2、3、…、K/2时三个指标的取值,取同时满足三个指标条件的最小N作为初始生物种群数量;
RBF神经网络模型由三层神经元构成,其中第三层为输出层采用类ReLU函数作为传递函数,公式为:
其中,U表示某污染物元素含量的上限值,x表示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出来的插值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采集场地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其他观测要素,包括经度、纬度、有机质、pH值、质地、三种不同深度的土壤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指标为:
指标一,同一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小,体现种群内部的个体相似性,用生物种群内两两个体间的地理位置标准差表示;
指标二,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间差异性尽可能大,体现种群之间的个体相异性,用生物种群间两两个体间的地理位置标准差表示;
指标三,为保障个体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群内的个体数量尽可能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采用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在每个生物种群内产生新个体数据,并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新个体的优劣;所述新个体优劣的评价依据为:样本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在均方根误差不增加的条件下接收新个体作为插值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个体数据包括新个体即插值点的基因序列的经纬度、土壤污染物含量及生态、环境要素值即经度、纬度、有机质、pH值、质地、三种不同深度的土壤粒度以及重金属含量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具体包括:每个生物种群的个体数包括样本数据和新个体数据,构造RBF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检验新个体优劣,优胜劣汰的依据是观测点的样本数据及其模拟数据的RMSE不至于增大;其中,RBF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输出是一个n×9矩阵,其中n表示向量数量,每个向量代表1个个体;新个体优胜劣汰的依据是RBF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与输出向量之间的RMSE不增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具体包括:接收优良新个体,淘汰劣势个体,更新整个生物群落,即新个体的规模得以扩充,为避免生物群落过度繁衍,每轮进化产生的新个体不超过总个体数量的5%;按30%的递减率缩小种群数量N,即N=N-N×30%;当种群数量N1时,重复遗传算法,生物种群继续迭代,每一轮迭代用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胜劣汰,直到算法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50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窗户的框架切割装置
- 下一篇:管内壁堆焊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