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认证及安全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2725.7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7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桦;夏鸣;吴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Q40/04;H04L9/3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王彩君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7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技术 数据 加密 认证 安全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认证及安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加密工作时,生成随机秘钥,步骤二:可以选择不加密认证,步骤三:形成数据自动分级过滤、数据非正常排斥和数据隐私等级评估模型,步骤四:数据非正常排斥,区块链安全分析库吸收所有验证窗中的输入数据,在分析库中建立中心数据围栏,步骤五:数据隐私等级评估,本发明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金融类型的交易,加大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投入.区块链数据加密技术对社会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认证及安全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由密码学支撑、按照时间顺序存储的分布式共享数字账本,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诸多优点备受青睐,在智能合约、电子商务、文件存储和数据共享等众多领域收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认证及安全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认证及安全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认证及安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加密工作时,生成随机秘钥,解密密钥存储到编程存储器中,进行身份认证时,在身份和秘钥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架桥秘钥,架桥秘钥存贮到数据库入口验证窗的码流中;
步骤二:可以选择不加密认证,进行身份认证时,直接生成直达秘钥,直达秘钥存贮到可编程存储器中,编程存储器和入口验证窗口之间互通,在窗口中生成包含身份验证的码流;
步骤三:区块链提供服务,形成数据自动分级过滤、数据非正常排斥和数据隐私等级评估模型,对验证窗中的初始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和问题反馈;
步骤四:步骤三中的数据非正常排斥,区块链安全分析库吸收所有验证窗中的输入数据,在分析库中建立中心数据围栏,围栏排斥非正常数据,数据围栏在分析库中收集正常数据,将正常数据输送到区块链筛选区中;
步骤五:数据隐私等级评估,区块链隐私库吸收区块链筛选区中通过筛选的验证信息,并进行隐私分级存储,对隐私等级高的数据,同比建立多级的提取信息咨询;
步骤六:区块链中的分析库连通多窗口,建立多个验证通道,进行多角度数据分析处理。
步骤七:区块链数据系统中定时随机抽取数据,自动实现算法训练,对算法评估,这个过程在区块链数据系统中的安全区域中运行,将输出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判断数据安全性;
步骤八:区块链服务,在一个共识网络中建立区块链基础设施共识网络,实现智能合约执行以及区块链新区块的生成,区块链后期管理库记录数据融合分析任务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
优选的,步骤一中的两次加密,每次加密过后在区块链数据库中建立单一的破击密码本。
优选的,步骤三中的数据排斥程度和数据非正常程度呈现正比,正常特征的数据会被中心数据库融合,中心数据库外围为数据围栏。
优选的,步骤六中的多窗口包括人物外观窗口、指纹窗口、秘钥窗口和声音窗口。
优选的,所述区块链中的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
优选的,身份认证采用哈希运算消息认证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功耗采集辅助装置及采集方法
- 下一篇:卷轴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