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激光反狙击探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22328.X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洪普;李洪涛;林兴泰;王友;宫文峰;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3/10 | 分类号: | G02B23/10;F41G11/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狙击 探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激光反狙击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镀有近红外截止膜的玻璃窗口安装在需防激光反探测的装备的光学前端,并调节玻璃窗口的平面与外部激光反狙击探测仪发射的激光束形成一定夹角,使得激光束的反射光落在激光反狙击探测仪的可探测区域之外。本发明可在实现有效防止“猫眼效应”的同时,解决狙击观瞄镜和侦察装备等易被激光主动反狙击探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侦察与反侦察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激光反狙击探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侦察技术领域,特别是狙击侦察中,反狙击探测装置的存在,对狙击手和侦察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通常,反狙击侦察主要包括声光探测、红外热探测和激光主动探测;对于狙击作战而言,声光探测、红外热探测通常发生在狙击发生后,而真正在潜伏阶段对狙击手造成威胁的反狙击手段是激光主动探测。
激光主动反狙击探测是采用“猫眼效应”,通过发射不可见波段的激光束,利用狙击瞄准镜或观察仪反射光线的原理,接收该反射光,从而探测到狙击手或侦察员的位置。
目前,常规的狙击手瞄准镜和侦察装备对激光主动反狙击探测系统均无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通过关闭瞄准镜镜头盖等方式防止反光,极大的限制了观瞄和侦察效能,在面对反狙击探测系统的长时间扫描时,开启狙击观瞄和侦察无疑等于绝对的暴露。
由此,如何有效防止激光反狙击探测,提高狙击观瞄和侦察的安全性,恢复狙击手的战场作战优势便成为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狙击观瞄镜和侦察装备等易被激光主动反狙击探测的问题,提高狙击观瞄和侦察作战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防激光反狙击探测方法,将镀有近红外截止膜的玻璃窗口安装在需防激光反探测的装备的光学前端,并调节玻璃窗口的平面与外部激光反狙击探测仪发射的激光束形成一定夹角,使得激光束的反射光落在激光反狙击探测仪的可探测区域之外。
接上述技术方案,可探测区域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设激光反狙击探测仪的激光束散角为θ,激光发射窗口与探测CCD窗口中心距为d,激光反狙击探测仪的探测距离为L,观测角为β;
(1)当激光反狙击探测仪正面或小角度倾斜观测且在瞄准镜视场内时,可探测区域视场角α满足|α|(θ+d/L)2,则反射光不进入反狙击探测仪的可探测区域;
(2)当激光反狙击探测仪斜向观测且在瞄准镜视场外时,可探测区域视场角α满足|α|β-(θ+d/L)2,则反射光不进入反狙击探测仪的可探测区域。
接上述技术方案,近红外截止膜截止750-12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近红外波段平均透过率不高于3%。
接上述技术方案,近红外截止膜截止750-12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该近红外截止膜具体通过增加波堆中高低折射率膜层对数提高截止度,通过不同中心波长的波堆叠加来拓展截止带的宽度,以使近红外波段平均透过率不高于0.2%。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玻璃窗口上还镀有可见光增透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激光反狙击探测装置,包括外结构件、玻璃窗口和调节件;
外结构件,其内装配玻璃窗口,安装在需防激光反探测的装备的光学前端;
玻璃窗口上镀有近红外截止膜;
调节件,设置在外结构件上,调节玻璃窗口旋转,使玻璃窗口的平面与外部激光反狙击探测仪发射的激光束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得激光束的反射光落在激光反狙击探测仪的可探测区域之外。
接上述技术方案,外结构件上设有夹持卡槽,用于夹持玻璃窗口,调节件与该夹持卡槽连接,调节夹持卡槽的夹持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3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