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等离子体云的集群无人机超视距探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22242.7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生;许正文;吴健;薛昆;谢守志;郑延帅;徐朝辉;高敬帆;王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 |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等离子体 集群 无人机 视距 探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工空间等离子体云的VHF频段集群无人机超视距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空间等离子体云生成及时空演化建模:具体包括空间等离子体云生成方法、空间等离子体云扩散过程和空间等离子体云时空演化仿真;
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为释放物质,铯Cs蒸气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在电离层中光致电离产生等离子体云,光致电离方程如下:
Cs+hv→Cs++e- (1)
铯Cs蒸气光致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云扩散过程满足以下扩散方程:
其中ne为等离子体云电子密度,Da为电子双极扩散系数,设等离子体云电子密度服从高斯分布,可以求解得到等离子体云电子密度分布:
其中Q为等离子体云电子总量,rg为等离子体云初始半径;
根据释放物在电离层中膨胀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等离子体云沿地磁场的扩散和形态调制,考虑等离子体云的漂移过程,建立等离子体云全生命周期时-空四维演化理论模型,仿真得到等离子体云时空演化过程;
步骤2,空间等离子体云超视距探测双程传播计算:
利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和几何绕射理论,计算等离子体云的有效作用频段、信号传播模式、回波信号衰落,针对可能出现的多模传播情况,建立发射雷达-空间等离子体云-空中目标-等离子体云-接收雷达的双程传播模型;对单程链路传播进行计算,包括射线传播路径、信号多径衰落;
步骤3,雷达回波信号检测与多模杂波抑制方法:具体包括回波信号检测、背景电离层多模杂波抑制和海杂波抑制;
采用恒虚警技术进行雷达回波信号检测,首先确定杂波模型,然后估计杂波功率,最后根据虚警率及检测概率确定自适应门限,上述的虚警率保持恒定,不随背景杂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集群无人机高速目标,除了扫频周期要满足最大多普勒频率的要求以外,相干积累时间也必须满足有效积累的要求;对于速度过大、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移出距离元的目标,采用距离向目标信号积累实现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要求;
步骤4,集群无人机目标识别:
包括目标类型识别、集群个数预估、队形跟踪与动态辨识;通过方位向波束宽度和距离向脉冲宽度,研究评估基于等离子体云反射的最小探测分辨单元;分析无人机集群的编队和飞行速度,为集群无人机目标探测提供目标特性参数,形成支撑超视距探测,表征典型集群无人机目标的“指纹”信息库;
针对集群无人机超视距探测和分辨需求,利用无人机集群典型参数,模拟生成目标特性数据,考虑路径上的传播因素,模拟生成探测回波,利用建立的双程传播模型和超视距探测模型,参考现有天波和地波超视距雷达体制及关键参数的典型设计值,考虑调频连续波体制FMCW、调频断续波体制FMICW,模拟计算回波信号幅度、斜距和多普勒频率,研究多普勒频域检测鉴别方法,研究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反射的超视距回波信号目标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2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