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性热水制作机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2212.6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邓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好自然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吴杜志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性 热水 制作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热水制作机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水箱、热交换器、出水装置、供水装置、控制主板、磁能加热装置、三通电磁阀;水箱下端设有出水口;磁能加热装置位于出水口上方;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与出水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热交换器连通,第三接口与水箱连通;磁能加热装置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对水箱内的水进行磁化加热,并制作出碱性热水;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关闭第二接口,并连通第一、第三接口,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口、第一、第三接口回流至水箱内,以实现水循环流动、且不断磁化加热成碱性热水;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关闭第三接口,并连通第一、第二接口,水箱内的碱性热水通过出水口、第一、第二接口流至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热水制作机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碱性水作为一种可改变人体不健康的酸性体质的碱性物质,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认可。受地质改变、环境污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天然的碱性水已经越来越少,面对市场需求,各种采用科学手段制造碱性水的设备或方法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一是采用化学调制制作碱性水;二是利用火山石或竹炭过滤产生碱性水。其中,采用化学药物调制的碱性水稳定性差,且容易有化学残留,不适于饮用;而利用火山石或竹炭过滤产生的碱性水其制作量小,且碱性程度较差,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碱性热水制作机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循环式不间断地对水分子进行切割分解,进而制作出能够供人们直接饮用的热碱性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碱性热水制作机,包括通过管通相互连通的水箱、热交换器、出水装置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主板、磁能加热装置、三通电磁阀,其中,控制主板分别与磁能加热装置、三通电磁阀电控连接。
所述水箱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磁能加热装置位于出水口上方、且设置在水箱内部;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与出水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热交换器连通,第三接口与水箱连通。
所述磁能加热装置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对水箱内的水进行磁化加热,并制作出碱性热水。
所述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关闭第二接口、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水箱内的水依次通过出水口、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第三接口回流至水箱内,以实现水在水箱内循环流动、且不断磁化加热成碱性热水。
所述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关闭第三接口、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水箱内的碱性热水依次通过出水口、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流至热交换器。
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上连通有出水管、且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二接口上连通有热交换内管、且通过热交换内管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二接口上连通有循环水管、且通过循环水管与水箱连通。
所述循环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控制主板与循环水泵电控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将水箱内的水依次通过出水口、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第三接口流进循环水管,并从循环水管回流至水箱内。
所述磁能加热装置包括高频单元、电磁高频线和装配支架;所述装配支架位于出水口上方、且固定设置在水箱内部;所述电磁高频线绕设在装配支架上、且与高频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高频单元电控连接;所述高频单元位于水箱外部、且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产生高频电磁波,并发送至电磁高频线,电磁高频线接收高频电磁波、且产生磁场,并对水箱内的水进行磁化加热,以最终制作出碱性热水。
所述水箱内还设置有碱性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主板与碱性温度检测器电控连接套管;所述碱性温度检测器位于出水口侧部、且固定设置在水箱内部,其通过控制主板的控制对碱性热水的碱性和温度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好自然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好自然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