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电解导电铜排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21825.8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荣升;张志国;唐文忠;徐求知;孙成明;沈煜;燕传斌;杨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C25C1/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44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导电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电解导电铜排,导电排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筋,凸筋的长度方向与导电排长度方向垂直,凸筋的顶部在导电排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上述方案中,导电排上设置凸筋,导电排的长度方向与凸筋的长度方向彼此垂直,也就构成了阳极板的挂耳与凸筋的导电接触部位为线或面接触且接触线或面的长度方向位于电解槽的槽宽方向,这样布置极板时就以凸筋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极板的位置,从而按等间距的格局将极板位置限定下来,即便是通过人工进行微调极板的位置,也有了参考基准,避免了认为调节极板位置时仅以赖经验从事造成的极板间距差异严重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电解系统中的电解槽的导电铜排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铜电解生产(常规电解、PC电解),电解槽的两侧上槽沿 布置有正、负极导电铜排,导电排的上板面为上凸式的截面为半圆及椭 圆形凸筋,凸筋与导电排长度方向一致,通过电流、电解液在电解槽内 进行电解,达到生产电解铜的目的;由于阴极板、阳极板的上边外置的 挂耳部担置在半圆或椭圆凸筋上,依此构成的湿法电解生产过程中, 电解槽内阴、阳极要想获得好的电解效果,阳极和阴极 首先要进行整形处理,一般的电解车间均布置阳极板整形工位由整形机 组对阳极板进行压平、矫正、铣耳、排距作业,装操后还借助人工照缸 等措施,尽可能保证槽内阴、阳极悬垂度和极距一致,达到减少阴、阳 极短路,利于电解液循环和沉降,提高电效和质量的目的。阳极由于阳 极物料规格及照缸人员照缸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电解过程的深入,槽间悬 垂度和极距都不能完全可控,尤其是极距再调整完全是人工作业其随意 性无法避免。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名称为“一种新型不锈钢阴极板导电横 梁”(CN207958526 U),其技术方案中包括阴极板1和导电横梁2,阴 极板1顶部设有两端伸出的导电横梁2,数个阴极板1等间距的插入电 解槽6内,导电横梁2位于电解槽6外,导电横梁2两端底部均设有槽 间导电板4,槽间导电板4顶部设有左右两条拱形凸楞5,导电横梁2 左端搭在一槽间导电板4顶部的右侧拱形凸楞5上,导电横梁2右端搭 在另一槽间导电板4顶部的左侧拱形凸楞5上,其中,导电横梁2与槽 间导电板4的拱形凸楞5接触处开设有拱形凹槽3,拱形凹槽3的弧度 半径与拱形凸楞5的弧度半径相同,在装槽通电过程 中,阴极板1的导电横梁2上开设的拱形凹槽3与槽间导电板4上的拱 形凸楞5相契合,将接触方式由原来的线接触优化成面接触,增大导电 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点电压,降低了槽电压,同时起到了定位的作用。 由于上述方案中的左、右侧拱形凸楞5的长度方向均是沿导电排的长度 方向设置的,所以拱形凹槽3与拱形凸楞5卡置后限定的是槽宽方向的 位移,极距即极板间距方向的位移并未限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电解导电铜排,以导电排上设定的极板 接触导电位来确定极板位置,从而获得等值极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电解导电铜 排,其特征在于:导电排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筋,凸筋的长度方向与 导电排长度方向垂直,凸筋的顶部在导电排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
上述方案中,导电排上设置凸筋,导电排的长度方向与凸筋的长度 方向彼此垂直,也就构成了阳极板的挂耳与凸筋的导电接触部位为线或 面接触且接触线或面的长度方向位于电解槽的槽宽方向,这样布置极板 时就以凸筋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极板的位置,从而按等间距的格局将极板 位置限定下来,即便是通过人工进行微调极板的位置,也有了参考基准, 避免了认为调节极板位置时仅以赖经验从事造成的极板间距差异严重 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分别是图1是图1中的A、B视图;
图4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5b、5c、5d、6a、6b、7a、7b是凸筋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1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