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20882.4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东;廖聪维;邱赫梓;安军军;林清平;严建花;李建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11C19/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威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8 | 代理人: | 沈超 |
| 地址: | 51807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寄存器 单元 电路 栅极 驱动 显示器 | ||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包括
置位晶体管(Tst),其控制极配置为接收前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输出信号,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所述置位晶体管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
复位晶体管(Trst),其控制极配置为接收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输出信号,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所述复位晶体管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一CMOS反相器,其输出端耦合到所述置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其输入端耦合到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一控制极配置为接收高电平,其第二控制极耦合到低电平;以及
驱动晶体管(Td),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二极配置为接收第一时钟信号(CLK1),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第一CMOS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置位晶体管第一极;
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有效电平与前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输出信号的有效电平时段以及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输出信号的有效电平时段之间不交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CMOS反相器包括
第一晶体管(T1),其第二极耦合到高电平,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二晶体管(T4),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CMOS反相器包括
第二晶体管(T4),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晶体管(T1a),其第二极耦合到高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四晶体管(T1b),其第二极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CMOS反相器包括
第二晶体管(T4),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晶体管(T1a),其第二极耦合到高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四晶体管(T1b),其第二极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五晶体管(T6’), 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CMOS反相器包括
第二晶体管(T4),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晶体管(T1a),其第二极配置为接收第二时钟信号(CLK3),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四晶体管(T1b),其第二极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控制极耦合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六晶体管(T6’’), 其第一极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其第二极耦合到低电平,其控制极耦合到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高电平阶段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高电平阶段之间没有交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8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