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铁尾矿矿浆间歇式磨矿降耗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0463.0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3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宁;王李鹏;袁积余;王丽萍;张天永;杨林;杨俊龙;胡保拴;王志丰;彭贵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矿冶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B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曹向东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矿浆 间歇 磨矿 降耗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铁尾矿矿浆间歇式磨矿降耗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⑴储料:矿浆量大于600t/h的选铁尾矿矿浆进入泵箱,然后给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分级,获得分级沉砂和分级溢流矿浆;分级沉砂给入高频直线振动筛,获得筛下物料和筛上粗粒物料;筛下物料进入泵箱,筛上粗粒物料存放在粗粒物料缓存堆厂;⑵持料:当选铁尾矿矿浆的矿浆量为500~600t/h时,开启湿式溢流型球磨机,停止高频直线振动筛,将分级沉砂给入湿式溢流型球磨机进行磨矿作业,磨矿后的矿浆A进入泵箱;⑶损料:当选铁尾矿矿浆的矿浆量小于500t/h时,在分级沉砂与筛上粗粒物料同时给入湿式溢流型球磨机进行磨矿作业,磨矿后矿浆B进入泵箱。本发明降耗效果显著,可保证生产工艺流程和指标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矿分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选铁尾矿矿浆间歇式磨矿降耗工艺。
背景技术
常见的铁矿石选矿工艺如下:铁矿石原矿采用湿式粗磁选抛废,粗磁尾矿直接进入选铁尾矿矿浆中,粗磁精矿经过两段磨矿和磁选工艺获得磁精矿和尾矿,磁精矿采用反浮选脱硫工艺获得-0.043mm粒级占比质量分数为80%的铁精矿烧结粉。该选铁工艺造成选铁尾矿矿浆存在如下特征:1、粒级组成两级分化严重:+0.5mm粒级占20%左右、+0.25mm粒级占25%左右、-0.043mm粒级占65%左右;2、选铁尾矿矿浆量波动范围较大,在200t/h~800t/h间歇式波动,平均供矿量550t/h,间歇交替时间大致为5~15天。
目前处理选铁尾矿矿浆常采用磨矿分级工艺:选铁尾矿矿浆经预先分级后,获得适宜浮选的粒度要求的矿浆,分级粗粒级进入球磨机磨矿后与预先分级构成闭路循环。但这种常规磨矿分级工艺存在如下问题:1、在选铁尾矿矿浆量低于400t/h时,磨矿分级循环负荷较低,造成钢球磨碎加重、磨矿分级和浮选过程中能耗浪费,且导致矿浆过磨、泥化,恶化后续浮选过程的矿化环境,严重影响生产指标提高和尾矿浓密;2、受选铁尾矿矿浆量波动大影响,在选铁尾矿矿浆量大于600t/h时,入选矿浆量较大,超过浮选单系列承载极限,造成浮选流程跑冒滴漏严重,严重影响浮选指标和生产流程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耗效果显著、生产工艺流程稳定的选铁尾矿矿浆间歇式磨矿降耗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选铁尾矿矿浆间歇式磨矿降耗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⑴储料:
矿浆量大于600t/h的选铁尾矿矿浆进入泵箱,然后通过渣浆泵给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分级,获得分级沉砂和-0.074mm粒级组成占比质量分数为60%~80%的分级溢流矿浆;所述分级沉砂给入高频直线振动筛,获得筛下物料和粒级为+0.25mm~+0.5mm的筛上粗粒物料;所述筛下物料进入所述泵箱,所述筛上粗粒物料存放在粗粒物料缓存堆厂;所述分级溢流矿浆进入后续浮选作业;
⑵持料:
当所述选铁尾矿矿浆的矿浆量为500~600t/h时,开启湿式溢流型球磨机,同时停止所述高频直线振动筛,关闭气动阀门B,打开气动阀门A,将所述分级沉砂切换至球磨机给料管路;将所述分级沉砂给入所述湿式溢流型球磨机进行磨矿作业,磨矿后的矿浆A进入所述泵箱;
⑶损料:
当所述选铁尾矿矿浆的矿浆量小于500t/h时,在所述分级沉砂给入所述湿式溢流型球磨机的同时,将所述筛上粗粒物料经粗粒物料圆盘及皮带给料装置同步给入所述湿式溢流型球磨机进行磨矿作业,并使给入所述湿式溢流型球磨机的所述筛上粗粒物料的矿量与所述选铁尾矿矿浆的矿浆量之和保持恒定,磨矿后矿浆B进入所述泵箱。
所述步骤⑴中水力分级溢流为-0.074mm粒级组成占比的质量分数为70%。
所述步骤⑴中筛上粗粒物料的粒级为+0.375mm。
所述步骤⑵和所述步骤⑶均为闭路循环工艺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矿冶研究院,未经西北矿冶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