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0274.3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讯方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20;G06T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姚琼斯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信息 模型 量化 三维 场景 可视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建筑模型轻量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系统,包括模型转化模块、数据筛选模块、数据等量转化模块、三维显示模块,所述模型转化模块负责建筑信息模型转换为可识别数据,所述数据筛选模块包括数据分离模块、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模型数据平移模块和模型数据旋转模块,所述数据分离模块负责将模型的几何数据选出并剔除其它数据,发明通过选取建筑信息模型中重复出现且相同的模型,然后所有的相同模型中只保留一个,其余相同模型只留下位置信息,通过大量降低重复出现的相同模型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高度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型轻量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是指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利用模型面片化、信息云端化、逻辑简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模型在几何实体、承载信息、构建逻辑等方面的精简、转换、缩减的过程。轻量化主要为数据压缩,现有BIM建筑信息模型在轻量化技术处理后,将原建模软件的原始模型文件进行对比,轻量化后建模软件的数据量为原始模型文件的到1/4,只能勉强达到合格标准,而想要达到做到1/10的优良标准,乃至1/20的优秀标准,则需要较高的技术成本。
现有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的只对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越小其需要的技术难度就越高,而先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就可大大降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量,从而轻松的达到建筑信息模型高度轻量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信息模型高轻量化的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系统,包括模型转化模块、数据筛选模块、数据等量转化模块、三维显示模块,所述模型转化模块负责建筑信息模型转换为可识别数据,所述数据筛选模块包括数据分离模块、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模型数据平移模块和模型数据旋转模块,所述数据分离模块负责将模型的几何数据选出并剔除其它数据,所述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负责选取出相同模型,所述模型数据平移模块负责确定相同模型移动后的几何位置,所述模型数据旋转模块负责确认相同模型旋转后的几何位置,所述数据等量转化模块包括数据归纳模块、数据压缩模块和数据复原模块,所述数据归纳模块负责剔除相同模型中重复出现的模型并将剩余模型进行归纳整理,所述数据压缩模块负责对剩余模型的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及解压,所述数据复原模块通过复制、平移及旋转恢复被数据归纳模块剔除的相同模型,所述三维显示模块负责将经过数据等量转化模块的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
优选的,所述数据分离模块在选出模型的几何数据后,将所有模型的颜色转换为灰度,相互贴合的两个模型灰度的差值不低于30。
优选的,所述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还包括基础模型设定模块,所述基础模型设定模块负责设定基础模型,所述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在选取相同模型时,选取的相同模型中至少包含有一个基础模型。
优选的,所述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在选取后将模型分为相同模型和构建模型,所述等量模型数据选取模块在选取时包括初选和终选,初选时重复出现的模型,终选时对重复出现模型的重复次数进行判断,当该初选的模型重复次数超过五次时,该模型即为相同模型,其余模型皆为构建模型。
优选的,所述数据归纳模块包括坐标设定模块和模型标记模块,所述模型标记模块负责对选取的相同模型进行标号,所述坐标设定模块负责设定空间坐标系,然后将重复出现的相同模型的几何数据删除同时记录被删除的几何数据所对应的模型标号及空间坐标。
优选的,所述模型数据平移模块还包括基准点模块,所述基准点模块负责在相同模型上确定基准点,然后通过基准点确定两个相同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模型数据旋转模块还包括基准轴模块,所述基准轴模块负责设定相同模型上确定基准轴,然后通过基准轴确定两个相同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讯方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讯方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