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氢槲皮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9620.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孝常;李冰;李乔;刘桃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1/32 | 分类号: | C07D311/32;C07D3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氢槲皮素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氢槲皮素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合成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溶剂水用碱化试剂调节至碱性后,得碱性水溶液;将二水槲皮素溶解于碱性水溶液中,并加入含氧亚硫酸盐二元组合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终点还原反应液;将所述终点还原反应液用水稀释后经酸化、陈化、过滤,得到滤液和滤饼;将所述滤液作萃取、洗涤、干燥和真空浓缩后得到浓缩粗品;将浓缩粗品经重结晶后,得到二氢槲皮素。本申请所述制备方法所用原料易得、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氢槲皮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氢槲皮素化学名为3,3',4',5,7-五羟基-二氢黄酮,也叫花旗松素、黄杉叶素、黄杉素,结构式如下:
作为槲皮素的氢化物,二氢槲皮素同时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因而比槲皮素具有更宽广和更强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作用,或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影响脂肪代谢,或抑制恶性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生长,或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对病毒酶也有抑制作用等。因此,二氢槲皮素已经和即将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营养补充剂和未来医药等领域。
目前,关于二氢槲皮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植化方法和化学合成法。由于二氢槲皮素在植物中的含量较低,导致植化方法的收率偏低;另外,此方法对植物资源和溶剂的浪费均较大,因此生产成本较高,且后续分离过程繁复。化学合成方法又可分为全合成法和半合成法;其中全合成法虽然原料易得,并能规模化生产,但合成步骤较长,且存在原料、试剂、溶媒毒性和严重的“三废”污染问题等,而以槲皮素为原料的半合成二氢槲皮素的制备途径则更具有工业化前景;然而,半合成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则取决于具体的反应试剂、溶剂以及反应介质的酸碱性是否与槲皮素优势溶解行为相匹配。
发明内容
由于槲皮素不溶于水,常温下微溶于低级脂族醇、脂族酮和脂肪酸酯类溶剂,即使在沸腾的冰乙酸中溶解度也不足1%,因此,就经济性和实用性而言,绝大多数中性和酸性有机溶剂均不适合作为半合成反应溶剂;因此,发明人希望能够在碱性水溶液中实施并完成槲皮素的还原反应,然而,欲寻找一种能够在碱性水溶液中顺利地还原黄酮醇分子结构中C环双键的还原反应试剂实属不易。
经过发明人精心设计和大量的实验研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以连二亚硫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氧亚硫酸盐二元组合还原剂,并在碱性水溶液中将二水槲皮素(或无水槲皮素)还原为二氢槲皮素的制备新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二氢槲皮素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反应溶剂水用碱化试剂调节至碱性后,得碱性水溶液;
将二水槲皮素溶解于碱性水溶液中,并加入含氧亚硫酸盐二元组合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终点还原反应液;
将所述终点还原反应液用水稀释后经酸化、陈化、过滤,得到滤液和滤饼;
将所述滤液作萃取、洗涤、干燥和真空浓缩后得到浓缩粗品;
将浓缩粗品经用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到二氢槲皮素。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大幅度提高起始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本申请将收集的滤饼经用热水(如纯化水或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纯化后回收再利用。即经过用热水洗涤纯化后的二水槲皮素的液相纯度≥98%时,即可再作为本申请所述制备方法的起始原料使用;可选地,所述热水为50℃-100℃的水,优选为65℃-85℃的水;更可选地,所述洗涤时间为10-30min,优选为15-25min。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水槲皮素与所述碱化试剂的摩尔比例为1:3.5-5.5,优选为1: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9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