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判断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9414.5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俊;梁浩;叶力;陈荣凤;陈秀;韦吴迪;袁宗祥;唐俏;文刘方;王心维;石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5 | 代理人: | 李奎锋;周亮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判断 hiv 感染 抗病毒 治疗 效果 lncrna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判断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lncRNA标志物为lncRNANRAV,所述特异性引物包括序列表SEQ.ID.NO.1和SEQ.ID.NO.2的碱基序列,和/或包括序列表SEQ.ID.NO.3和SEQ.ID.NO.4的碱基序列。本发明通过检测lncRNANRAV的表达水平来实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评估,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该方法性比价高,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判断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自1981年美国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后,艾滋病开始在全球迅速蔓延。截止2019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感染者3800万,其中2540万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出现了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情况,其首先表现为病毒载量的升高,接着出现CD4+T淋巴计数下降,最后出现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或发生耐药或原有感染的复发,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而,在抗病毒治疗早期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计数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指导临床用药,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等。
2008年后多数艾滋病治疗指南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阈值的标准为持续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ml,指南建议每6个月检测一次。现阶段,我国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实行每人每年免费检测一次病毒载量的策略,其余情况需病人自费。据了解,不同地区病毒载量检测的费用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经济问题成为了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和耐药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再者,由于HIV病毒载量检测仪的价格较为昂贵,并非每所医院都配备有该仪器设备,这将进一步降低患者检测病毒载量的几率,不利于及时评估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治疗方案的调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分子,多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它本身不编码或是只编码很短的多肽链。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s可以特异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或机制参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有报道表明lncRNANRAV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负向调节多个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转录显著促进流感病毒的复制;lncRNANRAV在呼吸合胞病毒感染时也促进了病毒的复制。
鉴于目前尚无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艾滋病防控领域的主要手段,伴随抗病毒治疗广泛开展,抗病毒治疗失败甚至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定期及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成为临床用药的关键参考依据。为了更简便地评价lncRNANRA标志物在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本发明通过检测艾滋病患者中lncRNANRAV的异常表达情况,发现其与艾滋病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建立了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模型,用于艾滋病治疗的效果评估及预后预测,有助于尽早实现艾滋病的“90-90-90”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诊断和判别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判断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所述lncRNA标志物为lncRNANRAV。
一种用于判断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包括序列表SEQ.ID.NO.1和SEQ.ID.NO.2的碱基序列。
一种用于判断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lncRNA标志物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包括序列表SEQ.ID.NO.3和SEQ.ID.NO.4的碱基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未经广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9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