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19278.X | 申请日: | 202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涂朴勋;陈晓军;郭妍;李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34/20 | 分类号: | A61B34/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现实 手术 导航系统 标定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定块本体(1)和设于标定块本体(1)第一侧面上的手持握杆(10);
光学追踪模块,其上设有荧光小球(14),设于标定块本体(1)的第二侧面上,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不同侧面;
所述标定块本体(1)的四个顶角处设有对齐标志点(4),其中三个对齐标志点(4)在一个平面中,第四个对齐标志点(4)不在所述平面中;
所述标定块本体(1)中设有对齐观察槽(5),该对齐观察槽(5)贯穿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为相交的两个侧面,所述标定块本体(1)上设有多个探针容纳孔(2)和与各探针容纳孔(2)一一对应的手术器械容纳孔(9),所有探针容纳孔(2)和手术器械容纳孔(9)的一端均延伸至标定块本体(1)的表面,另一端均延伸至对齐观察槽(5),且各手术器械容纳孔(9)的中心轴线与对应探针容纳孔(2)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追踪模块包括基座(13),所述荧光小球(14)至少设有三个,并安装于基座(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块本体(1)为立方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容纳孔(2)的一端延伸至标定块本体(1)的第五侧面,所述手术器械容纳孔(9)的一端延伸至标定块本体(1)的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相互平行,均与第三侧面垂直,且和第四侧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六侧面为同一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块本体(1)的其他顶点中的至少三个上设有辅助对齐标志点(11),辅助对齐标志点的形状与对齐标志点(4)的形状不同,其中,所述其他顶点为除设有对齐标志点(4)之外的顶点。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标定装置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现实与物理空间的标定过程和手术器械的标定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现实与物理空间的标定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A1:启动光学定位跟踪器(18);
步骤A2:在虚拟空间中显示一个轮廓与标定块本体(1)一致的虚拟对象,并生成虚拟对象在混合现实中的各点坐标,其中,所述虚拟对象至少包括与各对齐标志点(4)一一对应的多个虚拟对齐标志点(20);
步骤A3:采集标定块本体(1)的图像,并检测标定块本体(1)上的对齐标志点(4),当所有对齐标志点(4)和虚拟对齐标志点(20)重合,且荧光小球(14)被光学定位跟踪器(18)捕捉到时,完成标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3中当所有对齐标志点(4)和虚拟对齐标志点(20)重合,且荧光小球(14)被光学定位跟踪器(18)捕捉到并持续设定时长后,完成标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器械的标定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B1:启动光学定位跟踪器(18);
步骤B2:将标定块本体(1)水平放置,保持稳定,并使其保持在导航世界坐标系T1的跟踪范围之内,并保持标定块上的荧光小球(14)不被遮挡;
步骤B3:将探针(23)插入探针容纳孔(2)中,直至在对齐观察槽(5)中能够看到探针(23)的尖点。
步骤B4:将手术器械(24)插入手术器械容纳孔(9),直至在对齐观察槽(5)中能够看到手术器械(24)的尖点。
步骤B5:不断调整手术器械(24)与探针(23)的位置,直至在对齐观察槽(5)中观察到探针(23)的尖点与手术器械(24)的尖点对齐。
步骤B6:光学定位跟踪器(18)同时跟踪探针(23)的尖点,得到手术器械(24)的尖点相对于光学定位跟踪器(18)的位姿,至此完成手术器械(24)的标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92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