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板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8266.5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3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苏彬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火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2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君信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6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44800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房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板散热装置,包括基座、散热支架及太阳能板组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交汇处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口;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与多个与通风孔相贯通的风道,散热口与风道相贯通;太阳能板组件盖设于支撑架上方并与框体单元相配合。以此结构设计的太阳能板散热装置,通过框体单元内支撑架的设置,为顶部太阳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顶部太阳板的承重能力,进而方便人员在太阳能板顶部行走,对太阳能板进行清洗,继而有效提升了太阳能板的散热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板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大多数房车的车顶一般都会架设太阳能板,以便在天晴时随时随地的对车内的蓄电池进行电量补给,但现有技术下的太阳能板在安装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散热支架,使得太阳能板工作时,无法及时高效的进行散热,继而使得热量聚集到太阳能板的底部,继而对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太阳能板底部缺少稳定可靠的支撑,也使得太阳能板承载能力较差,易发生破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板散热装置,该太阳能板散热装置结构稳定可靠,承重能力强,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太阳能板组件的散热效率及光电转换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板散热装置,包括:
基座;
散热支架,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散热支架包括框体和支撑架,所述框体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框体单元,所述框体单元的侧壁均贯穿设置有通风孔;所述框体单元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交汇处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与多个与所述通风孔相贯通的风道,所述散热口与所述风道相贯通。
太阳能板组件,盖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方并与所述框体单元相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上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槽,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下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槽,相邻所述第一通风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腿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腿单元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散热槽上下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上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槽,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槽的槽底均设置有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下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槽,相邻所述第二通风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腿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后,所述第一支撑腿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腿单元交叉配合并形成所述支撑腿,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围设成所述散热口。
其中,多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平行间隔设置后,多个所述第一通风槽对应且贯通设置;多条所述第二支撑条平行间隔设置后,多个所述第二通风槽对应且贯通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条的端面呈“T”字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的端面呈“工”字形设置。
其中,所述太阳能板组件包括自下向上逐层叠加的反光底板、太阳能电池片及透明板,所述反光底板、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及所述透明板之间均通过透明胶层相粘结。
其中,所述反光底板的反光面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一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火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火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