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高速查询海洋数据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16187.0 | 申请日: | 202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韦广昊;宋晓;韩璐遥;梁建峰;刘志杰;韩春花;李维禄;陈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8;G06F16/27;G06N20/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马倩倩 |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分布式 数据库技术 实现 高速 查询 海洋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高速查询海洋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S1,依据In‑database Analysis技术,构建以MLlib为雏形的海洋专用查询算法模型,再将查询算法模型与查询业务需求进行关联得到业务模型;S2,接收到查询请求时,关联到对应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采用异步消息模式与查询算法模型通信,完成查询得到查询结果;S3,对查询结果集进行拆分,按小单位数据结果进行分布式输出。本发明方法将海洋专业的算法模型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最大力度的融合,实现模型结果集的秒级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库查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高速查询海洋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海洋环境存在分布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变化过程不可控等特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叠加,出现了感知设备多类、资源体系复杂、学科覆盖庞大等现象。因此对海洋数据的生命周期追溯、数据价值提升、差异性分析、精准化查询等海洋环境数据的综合利用,必须合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智能挖掘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海量、多源、复杂、多型的海洋环境数据中,提炼价值数据、打造海洋环境信息资源“数据-信息-知识-价值”的高效整合分析利用的生态链,显著提升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的技术化、方法化、平台化管理能力。
目前针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分布式并发查询的技术方向,均是从系统部署的多节点支撑以及集群规模上突破查询性能的提升,而其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更是表现出了复杂计算模式下的性能下降问题,存问题如下:1.海洋数据查询具有多学科、多类型数据的综合调度特定,因此在海洋综合库的基础上进行海洋数据查询的场景将面临大量专业且复杂的计算需求。2.复杂专业计算压力给数据库响应能力带来巨大影响,大量交互计算的效率很难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高查询速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高速查询海洋数据的方法,以提升查询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海洋业务查询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海洋数据查询的场景的专业算法模型方面进行了融合,通过本发明方法,实现查询的高效性。
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高速查询海洋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S1,依据In-database Analysis技术,构建以MLlib为雏形的海洋专用查询算法模型,再将查询算法模型与查询业务需求进行关联得到业务模型;
S2,接收到查询请求时,关联到对应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采用异步消息模式与查询算法模型通信,完成查询得到查询结果;
S3,对查询结果集进行拆分,按小单位数据结果进行分布式输出。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业务模型依据其构建时的业务逻辑,直接关联海洋综合库与查询算法模型,形成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海洋数据的查询需求可以是实时查询或者是定时查询,将定时查询的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接收到业务查询请求时,如果是定时查询则直接通信数据库进行结果推送;如果是实时查询,则需要进行查询得到最新结果,直接拆分临时表进行结果反馈后,在存入数据库备用。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查询请求的消息发布后,查询算法模型对接收的消息进行响应,且同时消息通讯不等待响应,而进行其他消息的多并发发布。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对有数值区间的,按区间进行规则拆分;对有地域区别的,按地域规则进行拆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方法将海洋专业的算法模型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最大力度的融合,实现模型结果集的秒级响应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未经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6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