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板支撑减振杆件与防垮塌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16036.5 | 申请日: | 202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6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欣;段庚鑫;兰春光;王泽强;秦泳;张楚傲;何舰;吴奕瞳;曲媛媛;王瑞强;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25/00 | 分类号: | E04G25/00;E04G25/04;G06F30/13;G06F30/23;G01L5/00;G01B21/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周锦全 |
| 地址: | 13001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支撑 减振杆件 防垮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模板支撑减振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块(1)、弹簧(2)、阻尼器(3)、应力应变传感器(4)、数据线(5)、连接螺栓(6)、最大伸长卡槽(7)、最大压缩卡槽(8)、套筒(9)、内杆(10)和限位滑槽(11),所述内杆(10)插入套筒(9)内,所述限位块(1)贯穿内杆(10)设置在套筒(9)内部,所述限位块(1)内侧设置弹簧(2),所述阻尼器(3)设置在套筒(9)内腔右端侧壁上,所述阻尼器(3)与应力应变传感器(4)连接,所述应力应变传感器(4)连接伸出套筒(9)外部的数据线(5),所述阻尼器(3)与内杆(1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连接,所述套筒(9)内壁开设最大伸长卡槽(7)和最大压缩卡槽(8),所述套筒(9)与内杆(10)之间设置配合的限位滑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减振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杆件压缩或伸长达到限位位置时弹出与最大伸长卡槽(7)或最大压缩卡槽(8)卯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减振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与内杆(10)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在弹簧(2)的压缩作用下弹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减振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9)固定阻尼器(3),与内杆(10)共同作用,允许内杆(10)杆件相对位移增加整体变形能力,同时限制内杆(10)杆件最大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减振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5)与套筒(9)的连接位置设置有防护垫片,所述套筒(9)外壁设置有耐磨层。
6.一种模板支撑防垮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模板支撑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失稳路径和薄弱节点,在对应位置加设减振杆件并连接传感器与处理器;
步骤二: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处理器按预设程序实时分析回传数据;
步骤三:当系统判断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可能存在失稳风险时,系统发出提醒,阻尼器处于工作状态;
步骤四:系统持续监测,若风险进一步增加,减振杆件进一步发挥作用,系统发出信号提示人员撤离;
步骤五:当模板支撑体系变形超出可控范围触发限位块作用时,杆件转变为刚性杆,作为模板支撑体系的额外结构补充参与结构受力,提升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为人员撤离争取时间;
步骤六:同时限位块与卡槽共同作用时触发声光报警,做出安全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60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