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产水节能型管式微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4291.6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伟;陈丕显;马爱;解传海;孙亚男;朱复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润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产 节能型 式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产水节能型管式微滤系统,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进水母管、进水分配阀、产水调节阀、产水总管一、产水总管二、闭式产水水箱、产水输送泵、产水泵止回阀、管式微滤膜柱、产水排气阀、出水关断阀、循环水浓水回水母管、射水抽气器、抽真空管道、抽真空管道止回阀、闭式水箱压力传感器、闭式水箱液位传感器、循环水箱、反应箱、混合箱、加药箱、原水进水管和原水泵。有益效果:有效降低以往管式微滤系统中大循环水量、高循环水压所带来的高能耗,降低了循环水泵扬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平衡系统波动,稳定产水量,有利于提高产水品质,有利于后续其它水处理工艺如RO膜产水、NF膜分盐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负压产水节能型管式微滤系统。
背景技术
管式微滤(Tubular Micro-filtration,TMF)是以膜两侧压力差为推动力,采用错流过滤的方式而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膜技术,可用于去除给水中微米级和更大的悬浮状态物质、细菌及COD等。
膜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1925年,在德国哥丁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过滤公司,专门生产和经销微孔滤膜。1947年起发达国家各自成立了滤膜的工业生产和研究机构开始快速发展。我国的微滤膜的研制和生产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16年超滤、微滤膜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国内市场各品牌竞争激烈,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以上,并在水处理行业被广泛使用。
安兴才等(安兴才,王庚平,吕建国《连续微滤深度处理炼化废水的应用研究》,工业水处理,2007,27(11):45-48)采用TMF与RO处理炼化废水,产水水质理想,满足工业废水回用要求。邹霞等(邹霞、谢丽洋、余长亮,《TMF-RO工艺在电子行业废水回收工程中的应用》-江西化工,2012,(4):105-107)采用TMF+RO工艺处理电子行业废水,运行结果表明,CODcr和电导率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自来水水质标准。
管式膜微滤技术取代传统的加药、絮凝、沉淀过程,用膜过滤的方法处理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是水处理领域的创新,和常规水处理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少、成套设备容易安装、管理费用低、设备体积小、可以灵活组装移动、操作方便等多种优势。
管式微滤水处理技术是直接过滤,从而达到水质进一步净化的目的,用该技术建成的水厂,设备轻便、紧凑,占地面积是常规水厂的20~30%,建筑负荷是常规水厂的15~20%,可直接建于清水池上或多层布置,以节省用地或空间,这对于旧水厂的改造和增容尤其适用。
管式微滤膜系统产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下述几点:1、处理水水温:在管式微滤膜允许温度的条件下,温度越高,膜受加热影响膨胀,孔隙变大,产水率增加;2、处理水的浊度:对于一般水质来说,随浊度从低到高的变化,产水率逐渐降低;3、处理水流速:水流速度主要用于冲刷作用防止管式微滤膜表面堵塞,水流速度过小,颗粒物会容易在过滤表面形成沉积堵塞,因此,必须保证较大的水流速度,推荐流速3-5米/秒。4、跨膜压力:管式微滤膜的一侧为大流量的处理水,另一侧为干净的产水,两侧的水压差为跨膜压力,也是过滤产水过程的驱动力。在低压范围内,随着压差的增大,产水率逐渐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减少,在高压处,随压差增大,产水率逐渐降低。5、产水品质在高压下与产水量成反比,高压促使更过的颗粒物透过膜转移到产水当中。
因此,对于相同规格的管式微滤膜,除了水本身的温度、浊度等情况,产水率和产水品质直接取决于跨膜压力。而大流量则用来保证膜管内的流速,利于冲刷沉淀物在膜表面的沉积,以保证自清洗过程,确保膜的连续运行。
管式微滤系统一般根据处理水量选择膜管的型号和个数,根据膜管的连接形式及所需要的水通量和水压选择循环水泵。连接形式主要为串联、并联、混合连接。其中,串联连接的优势:总循环水量少。串联连接的缺点:1、需要的循环水泵扬程高,2、膜的产水率不均匀;并联连接的优点:1、循环水泵需要的扬程小,2、单支膜的产水率均匀。并联连接的缺点:1、循环水泵流量大。对于较大水量的管式微滤处理,则必须进行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润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润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4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