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3774.4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迟海鹏;张怀东;邢希学;张京军;龚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36;C12M1/38;C12M3/00;G06T5/00;G06T7/00;G06T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培养 管理 系统 | ||
1.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内部;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内部;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设置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内部;
报警模块,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外部;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报警模块连接,用于:
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的温度信息;
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获取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的湿度信息;
接收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获取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
分别判断所述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是否为异常信息,在确定至少一者为异常信息时,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还包括:
细菌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的细菌信息;
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细菌检测模块、杀菌模块连接,用于:
接收所述细菌检测模块获取的细菌信息,对所述细菌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取细菌数量,在确定所述细菌数量大于预设细菌数量时,发送提示信息至维护终端;
在接收到维护终端发送的确定二氧化碳培养箱内部的生物样本的转移信息后,控制所述杀菌模块进行杀菌处理;
其中,所述杀菌模块包括脉冲强光杀菌器;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计算在脉冲强光杀菌器进行杀菌处理后的杀菌效率,并判断是否大于预设杀菌效率,在确定所述杀菌效率小于预设杀菌效率时,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所述计算在脉冲强光杀菌器进行杀菌处理后的杀菌效率,包括:
计算脉冲强光杀菌器发出的脉冲强光对细菌繁殖的抑制系数k:
其中,e为自然常数;n为二氧化碳培养箱的长度;m为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宽度;h为二氧化碳培养箱的高度;(x,y,z)为二氧化碳培养箱空间内的一点;
根据脉冲强光杀菌器发出的脉冲强光对细菌繁殖的抑制系数,计算在脉冲强光杀菌器进行杀菌处理后的杀菌效率η:
其中,t为脉冲强光杀菌器的杀菌时长;S为通入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新鲜空气量;w为向二氧化碳培养箱通入新鲜空气后二氧化碳培养箱细菌的变化量;λ为通入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新鲜空气携带的细菌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点检二维码生成模块,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外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生成相应的点检二维码;
点检终端,扫描所述点检二维码进行对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的点检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锁,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的箱门上,用于控制箱门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电子锁包括:
射频识别模块,用于在与用户佩戴的RFID手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RFID手环发送的用户信息;
生物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物信息;
控制子模块,分别与所述射频识别模块、生物信息获取模块连接,用于:
接收所述射频识别模块发送的用户信息,并判断与预设用户信息是否一致;
接收所述生物信息获取模块发送的生物信息,计算与预设生物信息的匹配度,并判断所述匹配度是否大于预设匹配度;
在确定用户信息与预设用户信息一致且生物信息与预设生物信息的匹配度大于预设匹配度时,确定用户的身份合法,控制电子锁打开,进而使箱门开启;
人体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外部,用于判断在二氧化碳培养箱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模块、控制子模块连接,用于:
接收控制子模块发送的箱门开启信息且通过人体感应模块确定在二氧化碳培养箱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人体时,控制所述控制子模块关闭箱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37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甜菜红素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家用多功能理疗装置